《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
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2hypopnea syndrome , OSAHS)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 、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等。临床上以OSAHS最为常见,故本指南重点介绍OSAHS。OSAHS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国外资料显示,OSAHS 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2 %~4 % ,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目前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严重性、重要性和普遍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临床诊治中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诊治指南以规范临床工作中常
遇到的问题。
一、OSAHS 相关术语定义
1. 睡眠呼吸暂停(SA) 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 秒以上。
2. 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 %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SaO2)较基础水平下降≥4 %。
3.OSAHS 是指每夜7 h 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 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2hypopnea index ,AHI ,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 大于或等于5次/ h。
4. 觉醒反应是指睡眠过程中由于呼吸障碍导致的觉醒,它可以是较长的觉醒而使睡眠总时间缩短,也可以引起频繁而短暂的微觉醒但是目前尚未将其计入总的醒觉时间,但可导致白天嗜睡加重。
5. 睡眠片断是指反复醒觉导致的睡眠不连续。
6. 微觉醒是指睡眠过程中持续3 秒以上的脑电图(EEG) 频率改变,包括θ波、α波和(或) 频率大于
16 Hz 的脑电波(但不包括纺锤波) 。
二、主要危险因素
1. 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或以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25 kg/ m2 。
2. 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70 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3. 性别:男性患病者明显多于女性。
4. 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部肿瘤等) 、Ⅱ°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粘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及小颌畸形等。
5. 家族史。
6. 长期大量饮酒和(或) 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7. 长期重度吸烟。
8. 其它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声带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或其他神经肌肉疾患(如帕金森病) 、长期胃食管反流等。
三、临床特点
夜间睡眠过程中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呼吸及睡眠节律紊乱,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觉醒,或患者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下降;并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并可有进行性体重增加,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能、行为异常。
四、体检及常规检查项目
1. 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 /身高2 (m2) 。
2. 体格检查: 包括颈围、血压(睡前和醒后血压) 、评定颌面形态、鼻腔、咽喉部的检查;心、肺、脑、神经系统检查等。
3. 血细胞计数,特别是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4. 动脉血气分析。
5. 肺功能检查。
6. X线头影测量(包括咽喉部测量) 及胸片。
7. 心电图。
8. 病因或高危因素的临床表现。
9. 可能发生的合并症。
10. 部分患者应检查甲状腺功能。
五、主要实验室检测方法
1. 初筛诊断仪检查:多采用便携式,大多数是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 PSG) 监测指标中的部分进行组合,如单纯血氧饱和度监测、口鼻气流+ 血氧饱和度、口鼻气流+ 鼾声+ 血氧饱和度+ 胸腹运动等,主要适用于基层患者或由于睡眠环境改变或导联过多而不能在睡眠监测室进行检查的一些轻症患者,用来除外OSAHS 或初步筛查OSAHS 患者,也可应用于治疗前后对比及患者的随访。
2.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 监测: (1)整夜PSG监测:是诊断OSAHS 的“金标准”。包括二导脑电图( EEG) 多采用C3A2 和C4A1 、二导眼电图(EOG) 、下颌颏肌电图( EMG) 、心电图( EC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