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生化及病理分析.pdf
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生化及病理分析
曾位森;黄源坚;邵聪文;梁宝焕;魏铖;许万福;苏亚茹
【摘要】目的分析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方法制备的2型糖
尿病(T2DM)模型小鼠的生化及病理改变.方法将C57BL/6J实验小鼠随机分成3
组:正常饮食组(NC组),高脂饮食组(HC组)和高脂饮食加STZ组(HC+STZ
组).HC+STZ组高脂高糖饲料饲养1个月后,按40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24h
后再注射1次;HC组高脂高糖饲养,NC组一直用普通饲料饲养,两组注射等量的柠
檬酸缓冲液作为对照.注射STZ后每周测定空腹血糖,持续4周;1个月后进行口服葡
萄糖试验(OGTT);然后处死小鼠,对血浆进行相关的生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胰岛形
态结构,病理分析肝脏,肾脏的结构形态情况.结果(1)注射STZ1周后,有75%的小
鼠空腹血糖超过阈值(13.89mmol/L);2周后除1只小鼠死亡外,其余小鼠空腹血糖
均超过阈值,造模成功率为91.3%;HC组空腹血糖比NC组略有升高,但尚在正常值
范围内;(2)高脂饮食的HC+STZ组和HC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高于NC组(P<
0.01),STZ注射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3)OGTT结果显示,HC+STZ组口服葡萄糖后
0.5~2h的血糖都显著高于NC组和HC组(P<0.01);HC组0.5~2h的血糖也高
于NC组,但只有1.5h血糖有显著差异;HC+STZ组AU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NC
组或HC组(P<0.01);HC组AUC略高于NC组(P<0.05);(4)生化检测显
示,HC+STZ组血浆中的肌酐(CR)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和HC组(P<
0.05);(5)胰岛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C组胰岛结构完整,细胞排列规整,胰岛素的分
泌较NC组减少;HC+STZ组胰岛萎缩,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许多空泡状和纤维化结构,
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减少.病理检测显示肝脏有轻度的脂肪肝,肾脏的形态结构未见明
显改变.结论高脂饮食结合低剂量STZ多次注射制备的T2DM模型小鼠与人类
T2DM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结构和生化改变,伴有脂肪肝等并发症.
【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4)008
【总页数】6页(P1115-1120)
【关键词】2型糖尿病;链脲佐菌素;动物模型;病理分析
【作者】曾位森;黄源坚;邵聪文;梁宝焕;魏铖;许万福;苏亚茹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
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
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佛山
528000;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深圳518020;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
胞生物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广
东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
上。近30年来,我国T2DM患病率显著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
要疾病之一。高脂饮食和肥胖是引起T2DM的主要致病因素。建立较为理想的符
合人类T2DM发病过程和代谢特征的动物模型,对探讨糖尿病发病机制和评价降
糖药物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T2DM动物模型主要有两类:(1)基因突变,基因敲除或转基因动
物模型,如ob/ob小鼠、db/db小鼠等。这类动物模型由单基因异常引发疾病,
遗传因素占主导作用。其优点是发病进程稳定,缺点是与绝大多数人类T2DM的
致病机制不一致;(2)STZ腹腔注射诱导的糖尿病动物模型。STZ对胰岛β细胞
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能诱导产生糖尿病。国内外普遍选用雄性大鼠来制备糖尿病模
型[1-2]。
大剂量STZ会严重破坏胰岛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