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治第二课堂教案.doc

发布:2015-09-11约3.1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让政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活动意义: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常规的课堂学习之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在拓展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亲身经历中,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动手动脑的检验之中,更甚者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政治(参政议政)与生活的融合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的时政辩论式活动,巩固小组内的单位团结,从而活跃学习氛围,增长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兴趣及团结意识,促进建设和谐型、竞争型、互助型的班级氛围。 活动的目的及要求 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进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实施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班级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活跃班集体的学习气氛; 为创建学习型、竞争型的班级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渠道及方式借鉴。 活动时间:待定(初步定为班主任实习的第三周) 活动课时:60分钟(占用两个班会课课时,进行完活动之后,剩下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习) 活动地点:待定(最好是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课室) 活动对象及人数:高一**班全体学生 计**人 活动对象分析 由于此次第二课堂教学对象为西江中学高一的新生,刚刚经历中考的他们,在初中所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将要进行的高中思想品质课程学习具有质的区别及跨越,考虑到他们有可能对高中的政治课难以适应,特地开展这样的时政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为更好地适应高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个活动采纳了时政辩论的方式,希望通过课前的小组配合与学习、课内小组之间的竞争共进,通过结合时事热点及高一思想政治(尤其是政治生活部分)课程内容,通过亲身的动手动脑实践,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关注生活中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脱掉政治“枯燥”、“乏味”的旧标签,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活动开展方式 依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及设备而定,尽可能安排使用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中进行,包括电脑、屏幕、话筒(3个)等教学工具。 教学开展的方法及策略 为拓展性、探究性的综合性课程,采用时政辩论式的“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前搜集资料、小组探究,课内的贴近参政议政形式的辩论赛,课后的总结展览等方式,让参与的、观看的学生探讨“推广普通话与白话方言的保护”的热点问题,形成“发现问题——分析及实施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实证研究思路,并进行问题式的感受交流及讨论,感悟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政治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时政分析能力、时事形势眼光及社会责任感; 结合多媒体幻灯片及音乐的运用,采用分组式的作业体验方法,为辩论赛的顺利进行并获取有益效果共同努力; 后续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将辩论赛获得的理论及探究成果以文学报告、摄影图片、实物展示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班级的宣传栏及墙报上进行展览,让学生共享学习的成果,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浓厚。 活动开展过程 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第二课堂开展的前一周) 组织班干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教案的学习及知悉,并在班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及活动动员;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为“推广普通话组”、“白话方言保护组”,各选出两名组长,由组长组织组员选出一至三辩,并且动员全组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间的观点讨论会议,为确定本组辩论的立论点及反驳突破点打好基础; 每小组各选出一位计时人员以及三位学生评委,由老师充当主持人。 各方的一辩撰写好立论讲稿;三辩要在综合前三辩的问题及观点的基础上,拟好最后的总结陈词;二辩不仅要就对方二辩有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据理力争、事例详实的反驳,也要在认真听取对方一辩的观点陈述中存在的破绽进行提问及质疑,并准备好充分的图文、实物资料随时应对场下观众及对方的诘难。(观众由各小组未被选为辩手及工作人员的同学充当,但是比赛前保证全体学生皆有参与到资料的搜集、分析及小组探讨及学习的过程中。) 各组辩手、主持人及工作人员、观众都应该熟悉比赛流程及规则,尊重竞争对手,做到文明竞争,秉承“学习及友谊第一”的理念参与到活动中来。 附辩题的时事热点来源、比赛流程及规则,如下所示(可通过ppt幻灯片进行展示): A.时事链接: 汪洋首次回应普白之争:粤人富之以后须教之/group/topic “普白之争”其实是地域文化的挽歌,/group/article/157343.html 广州市政府发言人高调回应粤语与普通话之争/allnew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