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技术五细菌芽孢染色.ppt

发布:2019-05-07约小于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技术五 细菌的芽孢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芽孢染色方法; 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但是一旦染色后又很难脱色。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现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 二、基本原理 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 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促进芽孢着色。染芽孢时,菌体也会着色,然后水洗,芽孢的颜色难以渗出,菌体会脱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便于观察 三、实验器材 菌种 试剂 其他器材 四、操作步骤 思 考 题 1. 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2. 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 如果你的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 时间太长,又会怎么样呢? * 35-37℃培养20-24h的枯草芽孢杆菌 生理盐水、5%孔雀绿水溶液、蕃红染液 或石炭酸复红、沙黄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木制夹子、双层瓶 涂片 干燥与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 蕃红复染1-2min 水洗 所用菌种应掌握菌龄,以大部分细菌已形成芽孢囊为宜,取菌不宜太少 加数滴孔雀绿染液于涂片上,用木夹夹住玻片一端,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料冒蒸气并开始计时,维持5min。注意:加热过程中及时补充染液,切勿干涸 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直至流出的水无色为止。 芽孢呈绿色,营养体为红色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