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三、细菌芽孢及荚膜染色观察.ppt

发布:2017-06-17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实 验 三 细菌芽孢及荚膜染色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芽孢及荚膜的染色方法; 2、初步了解芽孢杆菌及细菌荚膜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芽孢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由于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用石碳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单染色时,菌体和芽孢囊着色,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游离的芽孢呈淡红色或淡蓝紫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圈,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的原理是:用弱碱性染色剂孔雀绿,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荚膜是包围在某些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通常用衬托染色法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 三、实验材料; 菌 种:苏云金芽孢杆菌、钾细菌 染色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石炭酸复红,黑色素等 四、实验方法: 一)、芽孢染色 1、制片(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 加数滴孔雀绿染液于涂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一端,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料冒蒸气并开始计时,维持5min(其间补充染液防蒸干)。 3、缓流水洗 4、复染 用番红染液复染2分钟。 5、缓流水洗、干燥 6、镜检:用油镜观察(芽孢呈亮绿色,菌体呈红色) 芽孢 菌体 二)、荚膜染色 1、制片:取一滴无菌水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取钾细菌在水滴中,制成涂片,晾干。 2、染色:用石碳酸复红染色液染色3-4分钟,用水轻轻冲洗,晾干。 3、刮片:在玻片一端加一滴黑色素,另外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与黑色素接触,将黑色素在涂片上轻轻刮过,形成一薄层,自然干燥。 4、镜检:菌体呈红色,荚膜无色,背景灰色。 钾细菌菌体 荚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