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带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2-10约2.5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海带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带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海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19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并能繁殖的生物类型的总称。3.2

海带种质资源LaminariaGermplasmresources

海带种及种以下分类单元以及人工驯化、培育品种和外来种的、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海带个体、群体及其各种繁殖材料的总称。

3.3

海带配子体克隆gametophyticcloneofLaminaria

由海带雌或雄单个配子体细胞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细胞分裂形成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绒球状丝状体,每一个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4

孢子囊群Sporecapsulegroup

海带孢子体成熟时,叶片中带部表面形成大量的孢子囊连成块状、片状等形状,明显地凸出叶表面,为孢子体的繁殖器官。

3.5

2

DB37/T2768—2016

收集collection

本规范中指利用现场采集、购买、交换等方法收集生长在山东海域的海带种质资源。3.6

保存preservation

本规范中指对收集的海带种质资源进行保存、保护,以维持其原有种质资源的稳定性。

4收集工作

4.1工作程序

4.1.1野生种

制定野外调查方案和收集方案,据此开展技术和物质方面的准备工作。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现场采集种海带,运输到暂养地暂养,以便采集孢子体和配子体进行保种保存。

4.1.2人工驯化、培育及外来种

制定资源收集方案,据此开展技术和物质方面的准备工作。通过现场采集、购买或交换等手段收集种质资源及其培育技术资料,运输到暂养地暂养以便采集孢子体和配子体进行保种保存,或直接将收集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保种保存。

4.2现场采集

4.2.1前期准备

充分查找拟收集对象现有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数据资料,制定现场调查和收集方案,并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

4.2.2现场调查

实地调查海带野生种、人工驯化种、人工培育种和外来种的主要分布区或养殖区,每个区域选取3个点进行现场采样。记录收集对象的生长状态、发育情况、健康状况、个体的大小、色泽、完整性等数据;并对采样水域的温度、盐度、PH、N、P、水深、水流、透明度、底质等情况进行测量记录。

4.2.3采集方法

采集方法根据水域条件和海带固着环境而定。生长在海底的海带,选择在大潮的最低潮时进行人工采集;对于较深水域海带,进行潜水采集;对于筏式养殖海带,借助小型养殖船采集。

4.2.4采集时间

应选择在海带的成熟期(一般为4月~6月)进行采集。

4.2.5采集对象

采集健康且具有丰富成熟孢子囊群的海带,或采集海带放散的游孢子附着后发育成的胚孢子,或者胚孢子经10d左右发育成的配子体。

4.2.6运输

3

DB37/T2768—2016

现场采集的海带,从采集地运输到暂养地进行暂养。通常采用干法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止日晒、雨淋,保持海带叶片表面湿润,温度控制在0℃~10℃,离水时间控制在12h以内。采集的胚孢子或者配子体,运输温度控制在5℃~15℃,时间控制在24h以内。

4.2.7收集

4.2.7.1将采集的海带放在10℃~15℃气温条件下阴干3h~4h,然后放置在经煮沸消毒后水温维持在10℃的海水中使其放散游孢子。待放散的游孢子发育到配子体阶段,单个分离获得雌雄配子体克隆,进行保种保存。

4.2.7.2直接采集回来的胚孢子或配子体发育到雌雄可辨的配子体阶段,单个分离获得雌雄配子体克隆,进行保种保存。

4.3从保种单位收集

4.3.1前期准备

充分搜集掌握保种单位存有海带种质资源的现有情况,制定收集方案,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

4.3.2收集方法

通过交换、购买等方法从保种单位直接收集所需海带的配子体克隆或孢子体。4.3.3运输

从保种单位收集的海带配子体或孢子体,运输温度控制在5℃~15℃,时间控制在24h以内。可直接进行保种保存。

5保存工作

5.1保存原则

以保护和维持我省现有海带的经济种、特有种、濒危种和人工培育良种的纯种性或遗传特性为重点,在采取相应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条件下,保证一个种(品种)至少保存在两个地点,并保存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