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30
章节名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课 时
课标要求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4.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内容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在实验教材中,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知识准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教学策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第19页例1及第20页做一做。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主题图,教材第20页“做一做”图片投影片。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一、复习导入:
我们过去学习的确定位置与方向的方法有哪些?
学习
新知
环节
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老师板书: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老师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老师追问: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老师接着问:如果只知道台风中心到A市的距离,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老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准确确定位置的方法,那怎么求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到达A市?
学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可以求出。
600÷20=30(时)
答:台风大约30小时后到达A市。
2.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说出八个方向。
(3)看一看: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4)投影出示要解答的问题。
①学校在小明家北偏 东 25° 的方向上,距离是 400 米。?
②书店在小明家 东 偏 南 30° 的方向上,距离是 200 米。?
③邮局在小明家 西 偏 南 35° 的方向上,距离是 600 米。?
④游泳馆在小明家 西 偏 北 40° 的方向上,距离是 600 米。?
(5)想一想。
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用什么工具?(量角器、直尺)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6)尝试独立完成。
(7)交流解题中遇到的问题。
怎样算出小明家到各建筑物的距离?
引导观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400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小明家到学校这段距离被平均分成了4份,400÷2=200(米),那么每一小段的距离是200米,由此可以推导出小明家到各建筑物的距离]
(8)再次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9)集体交流反馈。
反复读几遍。
小组讨论,订正答案。
小组讨论,说说各小组想法。
互相解疑
环节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是让学生进行确定方向的练习。学生小组合作,重点是找到参照点,以确定测量角度时角的顶点在哪里。
2、练习五的第2题,学生看图,尝试独立完成,距离只要通过数“段数”就可计算出来。集体订正时同位交换,互相量一量,看谁填写得更准确。
3、练习五的第3题,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练习确定方向,让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描述方式的内在联系。
4、练习五的第4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位置的相对性。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板
书
设
计教学反
思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材第20页的例2及第21页做一做。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