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运动性病症课件.pptx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
的概念
过度训练
的原因
发病机制
征象
检查
过度训练的
分类与分型
诊断
处理
预防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
的概念
(1)一般自觉症状: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
过度训练(2)对运动的反应
的原因早期(3)神经系统方面:
发病机制(1)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加快、运动后
(兴奋与抑心率恢复缓慢、心律不齐等。举重、投掷等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
制不均衡)安静和运动负荷后血压常明显偏高
征象(2)消化系统:除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外,还会出现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个别运动员可出现消化
检查管出血症状
(3)肌肉、骨骼系统:常表现为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
过度训练的晚期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微细损伤等。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可表
分类与分型现为过度使用症状:疲劳性骨膜炎、小腿胫前间隔和小腿外侧间
隔综合征、应力性骨折、跟键、膑周围炎。
诊断(4)其他: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常诉说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发
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痛、
处理脱发、浮肿、排尿不尽等症状。
预防
2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
的概念
过度训练
的原因
发病机制
(兴奋与抑
制不均衡)
征象
检查
过度训练的
分类与分型
诊断
处理
预防
3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
的概念
过度训练
的原因
发病机制
(兴奋与抑
制不均衡)
征象
检查
过度训练的
分类与分型
诊断
处理
预防
4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
的概念
过度训练
的原因
发病机制
(兴奋与抑
制不均衡)
征象
检查
过度训练的
分类与分型
诊断
处理
预防
5
预防
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1)遵循原则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3)伤后、病后应进行积极治疗不宜过早恢复训练和比赛
最佳训练负荷的原
则(4)提高心肺功能
(5)处理好量和强度关系
(6)注意自我监督
(1)运动员完成训练课或定时跑或比赛时感觉非常费力,两组训练间的恢复时
间延长。
(2)在运动课结束后,运动员有持续疲劳感和恢复不足,并伴有睡眠不良和晨
脉增加。
(3)在处理日常事物时表现出易怒和情绪化
(4)运动员缺乏训练热情,训练效果不佳。
(5)女运动员月经周期改变,甚至出现闭经。
6
第二节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的概念
过度紧张
的原因
过度紧张
的类型与
征象
处理
预防
单纯虚
过度紧张脱性
过度紧张晕厥性(举重性晕厥、重力性休克、强烈刺激后造成的晕厥)
的概念
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