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_循环系统由心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 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其生理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 ,近年发现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统称心血管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近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首位的死亡原因。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 1.心脏:组织结构、传导系统、血液供应 2.血管:循环系统的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 血管功能: 动脉----阻力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CAP----功能血管 3.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有两组,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 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 血管内皮因子、电解质、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等。 心血管活动调节 正性传导,正性肌力,正性变时调节:交感神经;儿茶酚胺、钠、钙离子。 负性肌力,负性传导,负性变时调节: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 、 钾、镁离子。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1.病因诊断 说明了疾病的基本性质,对疾病的预防、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故应放在首位。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2.病理解剖诊断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 3.病理生理诊断 表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周围循环功能不全(休克)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 (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举例 1.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肺原性心脏 2.病解: 二尖瓣狭窄 肺A瓣关闭不全 3.病生: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4.功能: 心功III级 心功IV级 5.并发症: 脑栓塞 休克,心律失常 三、相关体格检查 1、心脏检查 有无心前区隆起、抬举性心尖搏动或心尖搏动移位;心前区触诊有无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叩诊判断心脏大小和形状;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弱,有无奔马律、额外心音。各瓣膜区有无病理性杂音及杂音的性质、强度、传导方向,杂音出现在收缩期还是舒张期等。 2、腹部检查 肝脾的大小,有无腹水及肝颈静脉返流征。肝脾大、腹水和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提示静脉压升高,为右心衰竭的征象。 3、周围血管检查 有无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和动脉血管杂音等。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WBC计数;血清心肌酶谱(CPK,LDH,AST);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高LDL血症和VHDL血症、低HDL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2、ECG:心律失常类型判断最有效的手段。动态ECG?活动症状+ECG ;ECG活动试验 冠心病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踏车试验(相对缺血) 3、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结构、心内或大血管内血流方向和速度、心瓣膜活动度、瓣膜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情况。 4、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研究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5、气束漂浮导管检查术:血液动力学检测、急性心梗、休克、HF等。 6、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 1、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脏病最常见的主诉。病理基础—肺淤血,肺组织弹性下降。 劳力性R困难:由于肺淤血,肺组织弹性下降而出现在活动、劳动时发生或加重的呼吸困难,为左心功能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 端坐呼吸: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常因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而逼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些HF的患者在夜间熟睡后1-2h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逼迫坐起的呼吸困难称之。 心源性哮喘:HF的患者在发生夜间阵发性R困难时伴咳嗽、咯泡沫痰、气喘、紫绀、肺部出现哮鸣音等症状称之。 2、心悸: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感。 发生原因:心脏搏动增强;心率失常;心脏N官能症 3、紫绀: 正常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 (绝对值)时,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现象。 LHF致中心性肺性紫绀,伴发RHF时为混合性,但以周围性紫绀为主。 周围性紫绀:静脉淤血;动脉缺血(加温可减轻或消退) 中心性:肺性紫绀;心性混血紫绀(左-右合流型心脏病) 4、胸痛: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冠状动脉入口狭窄等导致心肌缺血所致。 评估时注意胸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缓解方式以及与胸痛发生的有关因素;胸痛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5、水肿: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 应注意区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