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公益广告》(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001].docx
《19公益广告》(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一、设计思路
本课《19公益广告》以四年级下册长春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公益广告的特点,学习设计公益广告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公益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公益主题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富有感染力的公益广告。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识别公益广告的基本要素,如主题明确、形象鲜明、语言简洁等。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设计简单公益广告,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创意设计难点。
3.采用实际操作和模拟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公益广告的制作技巧,增强实践能力。
4.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创新思维,逐步提高公益广告的设计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公益广告的历史、特点及设计原则,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公益广告的主题、创意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公益广告,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设计过程。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公益广告案例,增强视觉效果。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设计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公益广告的设计过程。
3.网络资源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广告视频,引发学生对公益广告的兴趣和思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广告类型,如商业广告、文化广告等,为公益广告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公益广告的定义、特点、设计原则和制作流程。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经典公益广告案例,分析其设计元素和传播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公益广告的内涵。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公益主题与创意设计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要求主题明确、创意新颖、制作精良。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总结评价标准。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公益广告,可以是手绘或使用设计软件完成。
教师指导:教师检查学生作品,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设计。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益广告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公益,传播正能量。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公益广告,思考其设计特点和传播效果,并撰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
提交时间:下节课前提交作业。
7.课堂延伸(约10分钟)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公益广告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广告。
教师指导: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注:以上教学过程为示例,实际教学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六、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义公益广告,理解其社会意义和传播效果。他们掌握了公益广告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明确、形象鲜明、语言简洁等,能够识别和分析公益广告的设计特点。
2.创意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意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他们在设计公益广告时,能够结合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设计方案。
3.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掌握了公益广告的设计和制作流程,包括文字创作、图像设计、版面布局等。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公益广告的设计工作。
4.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参与公益广告的设计和讨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5.团队合作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团队的决定,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6.交流表达能力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意过程。他们通过口头和书面方式,提高了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
7.美学素养
通过学习公益广告的设计原则,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欣赏优秀的公益广告作品,并从中汲取美学灵感。
8.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评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