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纺织涂层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2-11约6.6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

境,改善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防治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促进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

步。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2006年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的约束性指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工业排放治理,

加快淘汰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产业

政策的重污染企业。以造纸、酿造、化工、纺织、印染行业为重

点,加大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

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发布了《纺

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在对“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主要经

济指标作了预测的同时,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指标也提出了约束

性目标要求。预计到2010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3600万

吨,其中国内纤维消费量约占纤维加工总量的75%。纺织品服装出

口额将达到1800亿美元。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单位

增加值的纤维使用量比2005年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

降低20%,单位增加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

上、中、下游互相衔接,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棉纱、棉布、

呢绒、丝织品、化纤产品和服装等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纤维产量2800万吨,约占全球的40%左右,我国已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纺织工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截止2006

年,我国企业总数达到了几十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量在

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3.92万家,吸纳了约2000万就业人

数,加上原料产地从业人员共计1.2亿。尽管如此,我国人均纤维

消费量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仅有6.6公斤,与全球平均还相差2

公斤,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纺织涂层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针对纺织涂层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排

放标准,仅在国家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中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等十余种挥发性有机物物种的排放

限值,但其存在控制因子少,排放限值较宽松,监测方法、控制要

求缺失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要

求。《纺织涂层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标准的编制实施将进一

步扩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涵盖范围,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标准体

系,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因此,制定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纺织

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以上原因,标准起草组通过研讨学习、调查,并为了明确

和规范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限值,参考GB16297-1996《大气污染

物综合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资料后,提出立项。

2、理论研究阶段

标准起草组成立伊始就开始收集整理国内外行业资料,根据纺

织染整工艺,美国环保署EPA将其分为干过程和湿过程。其中干过

程是指纺织品在进入染色准备工段之前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纱线的

形成、编织或针织面料、无纺布的形成、面料的形成等;湿过程则

包括纺织面料的准备、染色、整理、印花、涂层或复合涂层等工

序。一般而言,纺织染整所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HAPs)主要来源

于湿过程。

据美国EPA和我国目前纺织废气环评等资料收集,在涂层工艺

中大约有135个主要点位会产生污染物,其中有害大气污染物主要

包括:甲醇、甲醛、乙酸乙烯酯、乙二醇醚、1,4-二氧杂环乙烷、

乙二醇、1,2,4-三氯苯、甲苯、联苯、氨、苯乙烯、丙烯腈、丙烯

酸乙酯、乙烯乙二醇、四氯乙烯、三乙胺、二甲苯、甲乙酮、二氯

甲烷、甲基异丁基酮、氯乙烯、乙二醇乙醚、苯酚、乙酸乙酯、丙

烯酸丁酯、丁二烯、丙酮、DMF、丁酮、苯胺、以及其他的醇、酯、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明确检测方法的技术手段,规

定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关键性技术指标与要求,这有利于纺织涂层

行业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与效率质量保证,

给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处理依据,为标准的具体起草指明了方向。

3、标准起草阶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