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实践层面对“走自己的路”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崭新阐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尊重客观规律
的唯物论意蕴;彰显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内在统一的辩
证法意蕴;蕴含着遵循认识论的总规律以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认识论意
蕴;强调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发展观和文明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历史观的唯物史观意蕴,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哲学意蕴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唯物论意蕴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探究的基本问题为物质与意识的
辩证关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包含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的哲学意蕴。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起到决定性的作
用。中国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进入新的时代意味
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
的阶段。基于此,我国提出了符合本土国情的理论,那时中国建设现代化应当着
重解决的问题是在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并发展社会主义,中国
式现代化有了新突破口。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党中央建设现代化的重点
放在了生产力层面,创新地发展了国家制度与体系现代化,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按照国情、历史方位
等因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进一步发展。
(二)尊重客观规律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均是有一定依据的,这个依据便是不因人们的意
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按照现代化发展规律进行创新演变的,
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中国发展现代化的过程是其他国家少有
存在的,直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大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亦是客观发
展规律在中国的独特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丰富也遵循现代化发展的
一般规律:人类所寻找的现代化一定是面向光明、面向幸福的,这个寻找过程本
身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现代化指标都包含着三个方面,即工业
的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者也是层层递进的;就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言,我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
新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大定义更是依照
当前我国国内与国际发展大趋势而制定的,在新的质变基础之上开起全新的量变。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论意蕴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指导人们如何理解认识以及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
践、改变现实世界的科学思想理论学说。区别于唯心主义“先验论”,它是一种
“反映论”,特点是能动的、科学的、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
化进程中主要彰显了遵循认识论的总规律、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两大哲
学意义。
(一)遵循认识论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由浅入深、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其形式体现为
由实践到认识、又由再实践到再认识。这个运动过程有两个鲜明特点:曲折性与
上升性。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是紧紧围绕着理论创
新进行的。党的指导思想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丰富:革命时期,经过
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到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
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新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新
的飞跃;随着党对新时期实践探索的认识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再次实现了新飞
跃。中国现代化的征程在继续演进,党的指导思想也会在演进中不断创新,所以
实践没有停止,认识就不会停止。认识发展总是在实践基础之上由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完成飞跃式前进。
(二)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之所以是认识的基础,源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以及社会
历史性的特点,它对人们获得的认识的正确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实际的情
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
的认识才证实了。”我们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唯一的方
[1]
法便是靠实践来检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便是如此:政治体制有了新完善与新
发展,党中央就会统一领导与部署,由试点到全面推行、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