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CACM 1469-2023 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治未病干预指南.docx

发布:2025-02-25约2.32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1.020

CCSC05

团 体 标 准

T/CACM1469—2023

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治未病干预指南

Guidelinesfor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sin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ofischemicstroke

2023-03-23发布 2023-03-2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469—2023

T/CACM1469—2023

I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流行病学特点 2

5病因病机 3

6筛查 3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3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诊断标准 3

7体质 4

8干预 4

8.1未病先防 4

8.2既病防变 13

8.3瘥后防复 15

9随访与监测 15

附录A(资料性)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 17

参考文献 18

T/CACM1469—2023

T/CACM1469—2023

II

II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定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金民、王乐、李楠楠。

本文件其他起草人:陈薇、陈志刚、崔应麟、樊永平、方邦江、高颖、郭蓉娟、韩燕、胡文立、金香兰、荆志伟、李淑娟、刘尊敬、林安基、林亚明、潘剑威、曲淼、王革生、王济、王嘉麟、王健、王新志、王忠、吴明华、吴圣贤、吴智兵、谢梁震、徐向青、袁尚华、张綦慧、张允岭、张志辰、赵敏、张晓云、郑国庆、郑香春、邹忆怀。

T/CACM1469—2023

T/CACM1469—2023

III

III

引 言

脑卒中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积极干预其危险因素可得到显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脑卒中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类型之一。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是可干预的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危险因素。

本文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及中医传统疗法的预防保健优势,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高危人群作为目标人群,对目标人群的范围、定义、临床诊断和中医病因病机做出阐释,制订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医学实践指南,以改善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本共识的制订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广大医务工作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在诊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层面的优势。同时,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中医药在防治脑卒中方面的作用,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号召,为我国卒中防控工作贡献更多中医药智慧和力量。

本文件旨在为各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基层医院的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等提供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治思路。随着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共识将不断被修订。由于本文件的目标人群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故并不适用于全部脑卒中患者。且该文件采用的证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件只能作为参考,医务工作者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制订合适的个性化干预方案。

T/CAC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