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pdf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
7个教学内容,分别是《发现物体的特征》、《谁轻谁重》、《认识物体的形状》
、《给物体分类》、《观察一瓶水》、《它们去哪里了》《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分别是《我们知道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给动物建个家》、《观察鱼》、《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
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
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
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
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
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
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
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
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
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
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
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
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
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
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
然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
述。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1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
1.2.21—2.22科学教育
2.2.25—3.1科学家这样做
3.3.4—3.81-1发现物体的特征
4.3.11—3.151-2谁轻谁重
5.3.18—3.221-3认识物体的形状
6.3.25—3.291-4给物体分类
7.4.1—4.41-5观察一瓶水
8.4.8—4.121-6它们去哪里了
9.4.15—4.191-7认识一袋空气
10.4.22—4.26科学阅读1
11.4.29—5.32-1我们知道的动物
12.5.6—5.102-2我们知道的动物
13、5.13—5.172-3观察一种动物
14.5.20—5.242-4给动物建个家
15.5.27—5.312-5观察鱼
16.6.3—6.62-6给动物分类
17.6.10—6.14科学阅读2
18.6.17—6.28期末复习
19.7.1—7.5无纸笔测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