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绪言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
【复习归纳】 绪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课题1 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 例:
化学变化: 例:
2、判断变化依据: 。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有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
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等。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通式: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通式: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模式:
通式:
注意: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类:(通式) ,
(是否)反应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的定义,现在很多教材基本不用这种说法了)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例如:S+O2==SO2, ( 反应)
CO+CuO ==Cu+CO2 ( 反应)
常见还原剂: 注意:1、氧化反应并不是全部是放热反应,
例如: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或者雷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四、催化剂
1.概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 ,使之 的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