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版-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一节.pptx

发布:2018-11-01约5.11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我们(大学生)都懂法吗? ★大学生现在的社会里也算是学历知识 水平比较高的群体,那么是不是大学生群 体都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呢? 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000年6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致使1000多人使用该帐号,造成该公司16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自己辩解。 案例一:我没有偷东西 永安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大学生王永强逮捕。这位因另有新欢而将原女友毒杀的大学生在被捕后居然还天真地问民警:“我已经交代,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案例二: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2002年1月29日、2月5日和23日,22岁的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刘海洋面对民警的审问时也说:“我觉得好奇……不是存心想伤害它或怎么着……”这种对法律的麻木无知无不令人震惊。 案例三:清华学子伤熊事件 从以上事件可见,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懂基本的法律常识,从而做了如此荒唐的事情。 法律与道德不同。道德可以经过全社会的各层次的教化与熏陶,使人们知道基本的道德要求(尽管未必都会做有道德的事情)。但没有经过专门的宣传与教育,人们不可能具备基本的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的。 大学生必须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除了具有高尚的德性外,同时还具备法治观念和基本的道德知识。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词源 《说文解字》:“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廌,所以触不直 者去之,从去。” ★法律的词源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就我国现在的法律而论,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 由国家保证实施 成文法 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在保证法律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并不会对人的所有行为都进行规范,因而也不会对所有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它只对重要并适合由法律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意志”的体现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法是“被奉为法律”才是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奴隶制法律 ◆法律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原始社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