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 一、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 二、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 三、满足公众不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 一、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 所谓知晓需求,就是人们了解周围事物真相的要求。 组织公共关系在开展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切实地满足公众的知晓心理需求,力争做到“百问不厌,有问必答”,而且是如实传播,实事求是。 二、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 公共关系是专门代表组织与其公众打交道的一项工作,说到底他们是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人打交道,因此,从本组织的形象与效益出发,也处于职业道德和对公众负责的考虑,他们在工作中理应满足工作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要。 与人们对物质产品有不断提高的需求一样,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还会不断在心理上向更高层次转移或者升华。 当公众有了精神需求的转移、升华时,公共关系人员一般应倾向于理解、合作、支持。(针对内部公众) 第二节 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 一、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合 二、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 公共关系活动是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来获得相互了解与适应的,这种相互了解与适应既以社会的首肯和支持为条件,又以社会在更高境界的和谐和进步为结果。因此组织、公众、社会三者密不可分,而组织效益、公众效应、社会效益也是互补互惠的。所以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关注社会效益。 一、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合 所谓社会效益,既包括了组织自身的利益,也包括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它是这两者根本利益的总和。 在现代社会的运行中,每一个组织、各种社会公众群体都离不是孤立的、分散的,而是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它们离不开社会网络的维系。而社会网络也需要它们来编织。 正因如此,组织与公众的利益相辅相成,社会的整体利益包括了组织、公众及个体的利益,社会效益是由单个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累积、综合起来的。离开了个体,整体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社会整体效益最基本的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社会整体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益处。 二、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 公共关系既然以社会效益为基本职业准则,就必然地不仅要对组织自身负责,也要对公众负责。 所谓对自身组织负责,就是在组织为达到自身目标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对组织基本任务完成的关切。 2.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社会效益问题的关切。 3.对与组织利益无关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关切。 上述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充分说明了公共关系对组织所担负的责任,公共关系只有将这三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公共关系对组织负责才能落到实处。 公共关系对公众负责行使的也不单纯是一般事务性职责,而是一个社会成员对另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 对公众负责并不局限于与一般意义上的卖与买、服务与被服务之类的交易,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对公众负责大凡应体现对两种公众问题的关切,一是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公众问题的关切;二是对与组织行为无关的公众问题的关切。 所谓对由组织行为引起的公众问题,就是说这类问题的出现与组织的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 所谓与由组织行为无关的公众问题,是指社会公众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各种灾难、危害等。 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一方面要协助本组织完成自身既定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主动帮助社会公众创造一个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说两头都尽了责任。 第三节 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 一、现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尽管公共关系十分讲究传播艺术、沟通技巧,但它的开展只能以事实为基础,只能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以对事实的掌握为基本条件。 二、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 1.所谓全面地掌握事实,指的是对事实掌握的宽广度。 2.所谓深入地掌握事实,指的是对事实掌握的充分度。 三、必须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 公共关系是一个信息传播、沟通过程,一方面将组织的信息向公众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将公众的信息反馈给组织,以获得双方的相互了解、相互适应。 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 第四节公共关系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公共关系是一门崭新的事业,是根植于现代社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现代社会决不会停留不前,它仍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高科技的发展运用,已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 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共关系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应该也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永远保持勃勃生机。 一、观念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 公共关系继续发展,取决于人们的观念不断创新。世界经济进一步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急速膨胀等新情况的出现,都促使公共关系部门必须观念创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