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教育功能-新修改.ppt

发布:2018-06-30约7.33千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教育功能 课 程 要 点 1、掌握教育功能的概念 2、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3、掌握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教育所具有的作用,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能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特征 三、教育功能的类型 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载: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刘亦婷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未出生时,其母就接触国外早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制订了培育计划。 初生的刘亦婷与其他婴儿没有明显区别。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1岁时的识记能力迅速发展,比同龄幼儿平均水平至少提早6个月,3岁时的智力已达到上小学水平。 小学阶段,她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毕业时考取国 家教委在全国设立的14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成都外国 语学校(录取比例只有1.8%)。 初中阶段,除了努力学好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她 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出演电视剧《苍天在上》,参 加“初中物理知识联赛”获全国二等奖。而且学习成绩在 班上始终在前几名; 高三阶段,她在积极准备高考的同时,现学现考托 福并完成12所美国大学的入学申请,以连续高强度,超 负荷运转,以坚韧的意志支撑下来,并最终获取美国四 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遗传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下,发现了一个由狼哺育的女孩。刚发现时她的生活习性和狼一样。通过专门培养才逐渐恢复了一些人性,但很慢。二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学会行走,直到她17岁去世前,智商只有3岁半孩子的水平,只能讲45个单词。 鸡人苏吉特-库玛 9岁那年,斐济人苏吉特-库玛被人发现时,他像鸡一样啄食,像鸡一样蹲着休息,和人说话时,发出“咯咯”的声音。 据报道,库玛可能是在6岁到9岁间被关进鸡笼的,在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与人打过交道。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目的等主观方面的特性。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1、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2、保障人才培养的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和专门性 3、学校要与家庭、社会建构合作网络 4、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不均衡性 1、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不同 身高体重的发展高峰(出生第一年,青春发育期) 2、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智力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不同 案例分析 2004年,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栋,将其在东肯塔基大学刚刚硕士毕业的女友顾岩掐死在路上,并抛尸高速公路边的玉米地。张栋报案女友失踪,并上网哭诉女友失踪不知如何是好,很快被警察怀疑并拘捕。张栋在开庭前,于看守所内用电话线自缢。此案属于“情变”杀人。? 有一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地质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亦被学校指定为留法预备生。但半年之后,他却从北京休学返回了原先所的地质学院,失去了留学的机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位研究生虽然在学习上是佼佼者,但缺乏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往,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母亲可以经常来校给他送吃的、穿的、用的,帮他洗衣、补衣、拆洗被子。母亲出于对儿子的溺爱,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动手,使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来到北京后,由于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他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晚上躺在床上,他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法国,如果真的去了那里,该如何生活?一去数年,如果身体有什么不好,那怎么办?家里的情况怎样?带来的衣服破了,被子也该洗了,可妈妈怎么没有来呀!……他经常失眠,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学业也难以继续。不得已,他向校方提交了休学报告。休学后,“出国恐惧症”仍未得到控制,以致发展到全身抽搐。神经生理学家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根源在其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休学后,这种压力则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 教育对个体发展只有积极影响吗? 案例1:“一篇作文的故事” 王聪(化名)的《春天》与全班其他60名同学的不一样,那些同学的作文 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    而王聪理解的春天是: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孽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    作文交到老师那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