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供水资源水质评价.ppt

发布:2015-08-29约1.5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欢迎使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水资源质的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很重要一个方面,水资源量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前提就是对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正确评价, 水资源的质与量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本章主要就有关水质的内容进行论述。 内 容 提 要 水质指标体系及水化学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水质指标体系与水化学— 水资质量评价 水中杂质根据其尺寸常被分为以下几类: (1)悬浮物 (2)胶体物质 (3)溶解物质 水中的杂质分类 ? 水资质量评价 水质指标常被分为以下几类: (1)物理指标:如浊度、色度、水温、密度、蒸汽压等。 (2)化学指标 : pH、BOD、COD、 酸度、碱度、TOC、 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二氧化硅等。 (3)生物学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等。 (4)感官指标:视觉、嗅觉、味觉指标等。 (5)其他指标:如营养化指标、水力水文指标等。 水质指标 ? —水质指标体系与水化学— 水资质量评价 (1)1954年我国卫生部拟订了一个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草案,有16项指标, 1955年5月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二个大城市试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部管理生活饮用水的法规。 (2)1959年经国家建设部和卫生部批准,定名为《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 (3)1976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饮用水标准,共有23项指标,定名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编号为TJ 20-76),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批准。 (4)1985年卫生部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指标增加至35项,编号改为GB 5749-85,于1986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 (5)2001年6月7日卫生部正式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自2001年9月1日起实施,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历史沿革 ? —饮用水水质评价— 水资质量评价 1、美国饮用水与健康咨询(U.S.EPA-1996)(第一 类饮用水标准) 2、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WHO) 3、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4、《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 我国与其他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比较 ? —饮用水水质评价— 水资质量评价 1、水的物理性状评价 2、水中普通盐类评价 3、水中有毒物质的界定 4、细菌学指标的限制 饮用水水质评价 ? —饮用水水质评价— 水资质量评价 为了保证水源源水的水质,提高饮用水安全性,我国制定了相应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参见:《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 饮用水水源水质评价 ? —饮用水水质评价— 水资质量评价 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 要防止的三种有害作用: 成垢作用 起泡作用 腐蚀作用 一、成垢作用 形成: 危害:影响传热,浪费能量,受热不均引起锅炉事故。 —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水资质量评价 硬垢系数 锅垢: 垢石(硬垢);主要碱金属的硫酸盐, 碳酸盐,硅酸盐。 垢泥(软垢);悬浊物及胶体物组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