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4供水资源水质评价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供水资源水质评价;第一节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第一节 水质指标体系与天然水化学;1.物理性水质指标
(1)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2)其他的物理性水质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电阻率)
;2.化学性水质指标
(1)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2)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卤代烃、各种农药等。
(3)氧平衡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等。
;3.生物学水质指标
一般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与饮用水源水质量 标准与评价;生活用水主要有生活饮用水和生活杂用水两部分构成。
饮用水:水源污染,“水质型”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可供饮用的水资源量日趋减少,全面准确评价现有水资源质量,对于克服“水质型”缺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历史沿革;(4)1985年卫生部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指标增加至35项,编号改为GB 5749-85,于1986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
(5)2006年12月29日卫生部正式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WHO)
2、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
3、《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
4、美国饮用水与健康咨询(U.S.EPA-1996)(第一 类饮用水标准)
;饮用水水质评价;1)水的物理性状评价
2)水中普通盐类评价
水中溶解的主要指水中的一些常见离子成分,如C1-、SO42-、HC03-、Ca2+、 Mg2+、Na+、K+、Fe2+、Mn2+、I-、Sr2-、Be2+。
3)水中有毒物质的限定
水中的有毒物质种类很多、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
;4)对细菌学指标的限制
受生活污染的水中,常含有各种细菌、病原菌和寄生虫等,同时有机物质含量较高,这类水体对人体十分有害。
①细菌总数,指水在相当于人体温度(37℃)下经24小时培养后,每毫升水中所含各种细菌的???个数。饮用水标准规定每毫升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②大肠杆菌数,前饮用水标准中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不能超过3个,新标准为不得检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定适用于城乡集中或分散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质量(包括自备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指标、水质分级、标准限值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三节 工业用水质量评价;一、锅炉用水的水质评价;1 成垢作用;形成: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3、CaSO4、CaSiO3、Mg(OH)2、MgSiO3、Al2O3,、Fe2O3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这些物质是由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胶体的SiO2、Al2O3、Fe2O3和悬浮物沉淀而成的。;;应采用硬垢系数对硬垢进行评价。其评价公式为:
;定义: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影响: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
原因: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胶体状悬浊物如磷酸钙、磷酸镁增强了气泡薄膜的稳固性。; 评价:起泡作用可起泡系数,起泡系数按钠、钾的含量计算:
;定义: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称为腐蚀作用。
影响:腐蚀作用对锅炉的危害极大,它不仅能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尚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原因:
与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游离二氧化碳、氨、氯等气体的含量有关;
与Cl-、SO42-等离子浓度有关;
与pH的大小有关。
锰盐、硫化铁、部分有机物及油脂等,皆可作为为接触剂而加强腐蚀作用。
温度增高后,炉中所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促进腐蚀作用。
随着蒸汽压力的加大,水对铜的危害也随之加重,往往会在蒸汽机叶片上形成腐蚀。
;;
不同的工业部门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主要根据各个行业的水质标准要求来确定。
硬度:肥皂、染料、酸、碱生产的工业不大适宜硬水妨碍纺织品着色, 并使纤维变脆,皮革不坚固,糖类不结晶。
亚硝酸盐:会使糖制品大量减产。
铁、锰盐类:能使纸张、淀粉及糖出现色斑,影响产品质量。
食品工业用水首先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三、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2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水温应适宜,不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