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单元第12课《初识Scraino》说课稿.docx
全国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单元第12课《初识Scraino》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Scratch编程软件,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Scratch的基本操作,了解其图形化编程的特点,为后续编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Scratch编程实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编程过程中学会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编程任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编程创作个性化作品,提升审美和艺术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简单的信息处理技能,对图形化编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编程有一定的兴趣,好奇心强,愿意尝试新事物。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但编程经验不足。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动手实践,喜欢通过操作和探索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可能遇到操作不熟练、编程逻辑难以理解等问题。此外,对于编程新手来说,理解程序运行机制和编写代码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网络连接。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或班级学习群。
3.信息化资源:Scratch编程软件、编程教学视频、相关案例和教程。
4.教学手段:PPT演示、现场演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Scratch编程作品,如动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编程吗?编程可以用来做什么?
-引出课题:《初识Scratch》。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Scratch编程软件的特点和功能。
-展示Scratch界面,讲解舞台、角色、积木等基本概念。
-通过视频演示,展示Scratch编程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角色、设置背景、编写脚本等。
-教师示范编写一个简单的Scratch程序,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程序的结构和运行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尝试编写简单的Scratch程序,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交通工具等,利用Scratch编写一个简单的动画或游戏。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Scratch编程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们觉得Scratch编程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尝试用Scratch编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程序,如生日祝福动画、简单的游戏等。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注意保存作品。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知识点梳理
1.Scratch编程软件简介
-Scratch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适用于儿童和初学者。
-它通过拖放积木块的方式来编写程序,降低了编程的门槛。
2.Scratch界面介绍
-舞台:程序的运行环境,可以放置角色和背景。
-角色列表:存放程序中使用的角色。
-堆积区:存放角色和背景的积木块。
-控制面板:显示当前角色、背景和声音等信息。
3.Scratch基本操作
-创建角色:在角色列表中添加新角色,可以自定义角色的外观和动作。
-设置背景:为舞台选择合适的背景图片。
-编写脚本:在堆积区选择合适的积木块,通过拖放和连接积木块来编写程序。
4.Scratch编程基本概念
-积木块:Scratch编程的基本单位,包括运动、外观、声音、控制等类别。
-事件:触发程序执行的信号,如点击鼠标、按键等。
-重复执行:通过循环结构使程序重复执行特定代码块。
-分支结构:根据条件判断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5.Scratch编程实例
-简单动画:通过控制角色的移动和变化,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
-小游戏:利用Scratch的编程功能,开发简单的游戏,如猜数字、打地鼠等。
6.编程实践技巧
-规划程序结构:在编写程序前,先规划好程序的结构和功能。
-逐步调试:在编写程序时,逐步添加和调试代码,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模块化设计:将程序分解为多个模块,便于管理和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