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7.2《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7.2《统计图的选择》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据意识,提高对统计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2.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学会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4.强化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倾听。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例如,通过比较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学生能识别每种图表在表示数据分布、趋势和比例上的优势。
-重点二:掌握选择统计图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如使用条形图展示数量的多少,折线图展示数据的趋势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统计图之间的转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在不同的统计图之间进行转换,例如从条形图转换到折线图,需要明确数据点的对应关系和连续性。
-难点二:分析复杂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图表。对于复杂的数据集,学生可能难以判断哪些信息是关键,以及如何通过图表清晰地传达这些信息。
-难点三:设计具有可读性和准确性的统计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设计图表,使其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准确传达数据信息,这包括对图表元素(如标题、标签、图例)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选择原则。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不同图表的实际应用,提高对图表选择的理解。
3.设计“图表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动手设计图表,培养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增强直观感受和对比分析。
5.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表设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条形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扇形图可以清楚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条形图:适用于表示数量的多少,例如比较不同班级的学生人数。
-折线图:适用于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例如记录一个月内每天的气温变化。
-扇形图:适用于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一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所占的比例。
2.老师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需要比较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
3.学生回答:应该选择条形图。
4.老师总结:选择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
三、课堂活动
1.老师分发数据表格,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并设计图表。
3.各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4.老师点评,指出学生选择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
四、巩固练习
1.老师展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解释原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老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
1.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老师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可以使数据更加直观、易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
六、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一组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课后反思
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效果。
2.老师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选择统计图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表达能力。
3.老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据收集: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数据,如家庭用电量、学校图书借阅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制作统计图。
-统计软件介绍: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图历史:介绍统计图的发展历史,如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的起源和演变,增加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
-统计图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展示统计图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气象学、医学、经济学等。
2.拓展建议:
-数据收集实践:建议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进行数据收集,如调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