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土地资源(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docx
第3章第2节土地资源(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3章第2节土地资源(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教材分析
“第3章第2节土地资源”是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讲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探讨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土地资源问题,提升解决复杂地理问题的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2023-2024学年八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信息,但对于土地资源的专业知识尚不充分。在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尚需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环境有探索欲望,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持续探究的习惯。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现象充满好奇,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变化。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和实际案例,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引入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我们上次学习了哪些自然资源?它们有什么重要性?”接着引入新课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接着,讲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总量、人均占有量、耕地面积等。然后,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耕地减少、土地退化等。最后,讨论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给出一些关于土地资源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可以包括:“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哪些?”“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土地资源?”通过讨论,巩固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道关于土地资源的思考题,如:“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谈谈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下节课分享调查结果。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世界土地资源分布与利用比较》
-《我国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资源管理》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收集并阅读上述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对土地资源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调查本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最新政策,了解政策背后的原因和目的。
-建议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保活动,尤其是与土地资源保护相关的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例如结合生物学科了解土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合历史学科探讨土地制度的变化等。
-提供一些研究课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业现代化与土地资源保护”等,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
-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
1.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资源的总量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
③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2.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①耕地资源的利用
②非耕地资源的利用
③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土地资源的保护政策
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土地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