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家务(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docx
一起做家务(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起做家务》。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家务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巩固学生对于数字和运算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1)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增强数学抽象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共同完成家务活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具备基本的数数和计数能力。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还未完全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他们对家务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开始学习如何通过数学解决问题,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可能还有待提高。学习风格上,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游戏来学习数学。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家务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时,可能会遇到计算错误、不理解问题情境与数学运算之间的联系等困难。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可能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如家务活动道具、计数器)、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在线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家务活动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在线数学游戏。
-教学手段:实物操作、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家务活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里都做过哪些家务呢?”
展示一些关于家务活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务活动的多样性。
简短介绍家务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家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务活动中的数学元素,包括计数、测量和简单计算。
过程:
讲解家务活动中常见的数学元素,如计数物品的数量、测量物品的长度和重量。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如何在家务活动中运用加减法。
3.家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务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家务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如烹饪、清洁、整理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食材的重量、分配清洁剂的比例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务活动案例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如计算、测量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务活动中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计算过程。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务活动中的数学重要性。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家务活动中的数学元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强调家务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家务活动中运用数学的一次经历,并分享给家长。
7.拓展活动(5分钟)
目标: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数学素养。
过程:
教师提出一些与家务活动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何合理分配清洁剂?”或“如何计算烹饪时间?”
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8.课堂总结(5分钟)
目标:巩固学生对家务活动与数学关系的理解,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
过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务活动是学习数学的实践场所。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数学的应用,提出对下一次课程的期待。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