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全景新视野1、《欣赏与制作全景图》说课稿.docx
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全景新视野1、《欣赏与制作全景图》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全国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全景新视野1《欣赏与制作全景图》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欣赏与制作全景图,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表达空间关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思维,学生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将学会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创作,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全景图的原理与制作流程。学生需要理解全景图是如何通过多张图片拼接而成的,以及如何使用软件工具进行拼接和编辑。
-重点二:全景图的拍摄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光线和构图,以确保拼接后的全景图质量。
-重点三:全景图的应用场景。学生需要了解全景图在旅游、建筑、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用户体验。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全景图拼接的准确性。学生在拼接多张图片时,需要精确对齐图像,避免出现明显的接缝或畸变。
-难点二:全景图编辑的细节处理。在编辑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以及如何修正图像的透视和畸变。
-难点三:软件操作的熟练度。由于全景图的制作需要使用特定的软件,学生需要克服对软件操作的生疏感,提高操作熟练度。例如,在Photoshop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透视变换”和“内容感知移动”等工具。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演示法,首先讲解全景图的原理和制作流程,通过屏幕演示软件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理解。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拍摄技巧和编辑经验,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3.引入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型全景图制作项目,从拍摄到编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教程和在线工具,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克服操作难点。
5.设计游戏化教学环节,通过制作全景图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组精美的全景图作品,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或了解全景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回顾旧知:简短回顾摄影知识,如构图、曝光等,为全景图的制作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全景图的原理、制作流程以及所需软件的基本操作。
-举例说明:以实际案例展示全景图的制作过程,如建筑、旅游、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全景图的拍摄技巧和编辑细节,如光线、角度、透视等。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和全景图制作软件,开始制作自己的全景图。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学生,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软件操作、图像拼接等。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教师指导:点评各小组作品,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鼓励学生创新。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全景图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强调全景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兴趣。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校园全景图,并尝试制作成全景视频。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到指定平台。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
1.导入阶段
-利用5分钟时间,通过展示精美的全景图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全景图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提问“你们见过全景图吗?知道它是如何制作的吗?”等,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摄影知识。
2.新课呈现阶段
-利用20分钟时间,详细讲解全景图的原理、制作流程和软件操作。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全景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旅游、建筑、虚拟现实等,让学生了解全景图的价值。
-引导学生讨论全景图的拍摄技巧和编辑细节,如光线、角度、透视等,为后续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3.实践操作阶段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和全景图制作软件,开始制作自己的全景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软件操作、图像拼接等,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制作。
4.巩固练习阶段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教师点评各小组作品,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