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4节力学单位制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7-
力学单位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与全部物理学内容相关联,之前没有对单位制进行特地介绍,此后也不再有特地的内容支配,但单位制意识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建立单位制意识、规范娴熟地应用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本节的有关概念抽象,在表达、运动时简洁出错,教学中要加以强化。
学情分析
对物理单位的概念和运用,学生并不生疏,但单位制的相关内容学生没有意识,且单位制的概念不好理解,“物理量、物理量的单位、力学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等内容学生简洁出错,对学习单位制的意义和作用,学生相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强,这些都应予以关注。
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渗透单位制意识,示范规范式表达,突出单位制的重要性。
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相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相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3.培育学生在计算中采纳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4.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2.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让学生了解单位制与促进世界文化的沟通和科技的关系;
4.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单位制。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仅以长度为例,欧洲曾以手掌的宽度或长度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称为掌尺。在英国,1掌尺相当于7.62cm;而在荷兰,1掌尺却相当于10cm。英尺是8世纪英王的脚长,1英尺等于0.3048m。10世纪时英王埃德加把自己大拇指关节间的距离定为1英寸,1英寸为2.54cm,这位君王又别出心裁,想出了“码”这样一个长度单位。他把从自己的鼻尖到伸开手臂中指末端的距离──91cm,定为1码.到了1101年,亨利一世在法律上认定了这一度量单位,此后,“码”便成为英国的主要长度单位,始终沿用了1000多年。
在我国亦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9m到0.3558m的改变,其差别相当悬殊。
【探讨与沟通】
单位的不统一会造成什么样的困难?
参考答案:单位的统一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文化沟通和经贸往来,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尽快地发展,使全球人类能够共享光明,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物理量之间彼此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物理公式中,等式两边既要求数量相等,又要求单位统一。因此没有必要给全部的物理量都规定一个单位,只要选出若干个物理量并规定其单位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则可用四公式推导出来,那么怎样构成单位制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一、单位制
1、基本量和基本单位
由位移和时间求速度时,所用的关系式为。假如位移用米做单位,时间用秒做单位,得出的速度单位就是米每秒。已知速度的改变量和发生这个改变所用的时间,要由此求加速度时,所用的关系是。假如速度的单位用米每秒,时间的单位用秒,得出的加速度的单位就是米每二次方秒。由此可见,当我们说“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也指它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间的关系。
再看牛顿其次定律。假如在F=ma这个关系式中,m的单位用千克,a的单位用米每二次方秒,得出的力的单位就确定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这个名称太长,我们给了它一个简洁的名称──牛顿。
从这些例子我们看出,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1)基本量
人们依据须要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在不同学科中和不同时期,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所不同。在力学中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和时间。
在现行的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等七个基本物理量。
(2)基本单位
给基本量制定出的计量单位叫做基本单位。
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