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2角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新版苏科版.doc

发布:2025-03-20约2.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的大小关系的相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相识角的平分线及角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识图实力和动手操作的实力,相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能在动手操作画图、拼图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体验数学活动的胜利阅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相识角的大小关系,分析角的和差关系,相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相识困难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是难点.

3.关键:从动手操作过程中,相识角的大小关系,相识角的和差关系及相识角平分线,也是学好本节课学问的关键.

教具打算

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透亮纸、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BC、CD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沟通,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老师活动:归纳学生的探讨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BC、CD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沟通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老师活动:(1)确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二、新授

1.提出问题:

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沟通探讨,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亮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

老师活动:巡察并指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活动过程,打开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把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顶点与一条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侧.视察这两边的位置关系,就能得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驾驭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

完成课本第136页中1题练习.

注:老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状况时,应对较好的方法赐予确定的评价,激励学生进行探究.

2.相识角的和差.

学生活动:思索课本第134页视察中的问题,小组沟通思索的结论.

老师活动:讲解视察中的问题,给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图)

∠AOC=∠AOB+∠BOC,

∠AOB=∠AOC-∠BOC.

提出问题:∠AOC-∠AOB=________.

3.动手操作:用三角板拼出特别角,完成课本第135页探究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进行尝试拼出15°、75°的角,并讲出其中的理由.

提出问题:

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出多少度的角?

学生活动:小组沟通后说出这些角的度数,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老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结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补充.

4.相识角的平分线.

老师活动:在透亮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学生活动:视察老师演示过程,并思索下面问题.(如下图)

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

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上面问题.

老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

老师活动:指导学生看课本图4.3-10,讲解角的三等分线.

请学生动手完成课本探究,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相识.

在纸上画一个角,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学生活动:思索并进行小组沟通,总结出角平分线的画法并画图.

老师活动:对学生总结出的画法进行评价,并演示画图过程.

(1)借助量角器画图:以已知角顶点为顶点,已知角的一边为边,在已知线的内部画一个度数等于已知角度数一半的角,则这个角的另一边就是已知角的平分线.

(2)用折叠方法:把角沿顶点对折,使角的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