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峡》学案_教程.doc

发布:2025-03-20约2.7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峡》学案

【学习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诵并纯熟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字词闯关

1.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

略无阙()处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属()引凄异

2.我能读全文。(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②绝巘/多生怪柏。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我能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不以疾也()虽乘奔御风()()飞漱其间()

绝巘多生怪柏()则素湍绿潭()哀转久绝()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略无阙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本文作者是北魏学家,选自《》。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2.我理解到本文重要描写了三峡的两方面的景象:先写三峡的,后写三峡的。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

我认为三峡的山(水)有一种的美,它。

2.我能用文中句子填写各题:

描写两岸群山连绵不绝的句子是:

描写山势高峻险拔、遮天蔽日的句子是:

描写夏天水势浩荡、船舟难行的句子是:

描写水流湍急、舟行迅速的句子是:

描写春冬时节江水景象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树木、崖上流瀑的句子是:

描写冬季猿鸣之声的句子是:

四、精读课文,重点研讨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一样的特点,对这些漂亮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2.作者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次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3.作者描写景物,不仅有形有色,并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体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五、总结全文: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

六、检测反馈

1.自读课文第2—4段,我能说说这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三段文字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样季节的水的特点。

2.请用横线标出译述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沉寂,常常有某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持续不停,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伤宛转,很长时间尚未断绝。

3.下列句子朗诵停止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阅读课内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