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课程改革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总结
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精心设计及实施课程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我校主干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实践证明,实施课改后本课程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做到了以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加强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现结合近两年来课改实施情况作一个小结。
一、配合学分制的实施,调整课程设置,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原来只是开设《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每周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单单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性教学,会计作为以“数字”为主要表现的一门管理技术,只有经过强化训练,经常进行会计实战模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企业一个月从初始化设置到会计报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的案例操作,才能促使学生对“数字”,对企业会计操作产生一定的“敏感度”,“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在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搜集、组织案例材料,及时进行上机指导,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好课堂的演示教学,以化解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的逐步提高案例的难度和复杂度。目前我们采用用友财务及财务软件演示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帐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同时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我们实现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通过实习让学生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我校投资约十万元,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加强是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师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
派员参加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培训相继派出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班;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安易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
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校的财会教师拓宽了知识面,让其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大大提高了我校的电算化教学水平。
创新学习模式,进行会计电算化社会调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将社会调查作为高年级学生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中已经比较普遍,因此可由学生在节假日自己选择单位进行,调查内容由任课老师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总之,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转变教学观念,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运用于实际会计工作中去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