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上海下半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笔试大纲解读试题.docx

发布:2018-02-27约3.7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上海下半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笔试大纲解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现代查阅文献资料的最快捷的方法是 A:图书 B:网络检索 C:索引目录 D:报纸 2、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__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3、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__。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__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中关于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_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6、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____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7、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 A:注意 B:感觉 C:想象 D:知觉 8、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访谈法nbsp; B.实验法nbsp; C.观察法nbsp; D.作品分析法 9、( ) 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 B:自述法 C:会谈 D:强化法 10、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__。 A.性质和方向 B.方向和范围 C.范围和性质 D.程度和速度11、__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1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确定此项原则的依据不包括( ) A: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 B: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 C: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D: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13、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1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 B:理想信念 C:职业道德 D:在职培训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6、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__。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7、托儿所(幼儿园托儿班)的保教原则是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进行教育 B:让婴儿在一日生活中系统学习 C: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D:保教合一,完整教育 18、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____为中心。 A:劳动 B:科研 C:教学 D:社会服务 19、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____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E:整体型 20、健康的概念是指__。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身心健康 21、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____ A:教育理念 B:教学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22、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易 E:重视个别差异2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____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24、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的知识经验 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C:个体的需要兴趣 D:情绪状态 E:重视个别差异2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学校应当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二、多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 )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对注意力加以跟踪 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3、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4、依据育人为本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