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3p.ppt

发布:2017-09-17约3.5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ML) 定义 CML简称慢粒,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以脾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大量中、晚幼粒细胞为特征。 Ph染色体或/和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中年最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晚期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 脾大最为突出,达脐或脐以下。治疗后病情缓解时,脾往往缩小,但病变发展会再度增大。半数患者有肝大。部分患者有胸骨中下段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常超过20×109/L,早期可达50×109/L,晚期可达100×109/L以上。 中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 血小板:早期多正常,部分患者增多。晚期渐减少,并可出现贫血。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粒细胞为主,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原粒细胞不超过10%。 红系细胞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或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以恢复,疾病复发时又下降。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Ph染色体:见于90%以上的CML患者 Bcr/abl融合基因:t(9;22)(q34;q1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其它:8号染色体三体(+8)、额外的Ph染色体或17号染色体长臂的等臂染色体等。 血液生化 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增高,主要是化疗后大量白细胞破坏所致。 血清VitB12浓度及VitB12结合力显著增加,且与白血病细胞增多程度呈正比。 病程分期 慢性期 加速期 急变期 慢性期 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 体重减轻等症状。 血象(PB):WBC数↑,主要为中性中、晚幼 粒和杆状核,原粒细胞<10%。 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 BM: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 胞系增生为主,中性中幼、晚幼及杆 状核粒细胞增多,原粒细胞<10%。 细胞遗传学: Ph染色体。 加速期 具备下列中二项者可考虑本期: 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及/或骨骼疼痛 脾脏进行性肿大 非药物性引起PLT进行性减少或增多 PB或BM中原始细胞(Ⅰ+Ⅱ型)10% PB中嗜碱粒细胞20% BM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出现Ph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对传统的抗CML药物治疗无效 CFU-GM培养,集簇增多,集落减少。 有20-25%的患者无明显加速期阶段而直接进入急变期,此期可持续半年至一年左右最后进入急变期。 急变期 具备下例一项者可考虑本期: 原始粒细胞(Ⅰ+Ⅱ型)或原单+幼单, 或原淋+幼淋在PB或BM20% PB中原粒+早幼粒 30% BM中原粒+早幼粒 50% 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脾大、血液学改变、Ph染色体 阳性及Bcr/abl融合基因可作出诊断。 注:Ph染色体可见于2%AML, 5%儿童ALL,25%成人ALL。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 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纤维化: 血涂片中可见泪滴样 RBC,干抽,Ph(一),NAP积 分↑,BM活检示纤维组织增生。 慢性期治疗 白细胞淤滞症的紧急处理 化学治疗 羟基脲 白消安(马利兰) 其他药物: Ara-C、高三尖杉酯碱等 a-干扰素 (IFN-a) 血液学完全缓解(HCR)50~70% 显著细胞遗传学缓解(MCR)10~26%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0 伊马替尼 初治CP: HCR 98%,MCR 83%CCR 68% IFN-a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CML: HCR 95%, MCR 60%,CCR41% 慢性期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相合同胞间移植:3~5年无病生 存(DFS)率60~80%,复发率20~25% 非血缘关系HLA相合移植:长期DFS率 35~57% 移植后复发的主要治疗 立即停用免疫抑制剂 DLI 二次移植 药物治疗 加速期和急性变的治疗 按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法治疗,但患者对 药物耐受性差,缓解率低且缓解期很短。 AlloSCT 伊马替尼 联合化疗 预后 CML化疗后中数生存期约39~47个月。 5年生存25%~50%,8年生存8~1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