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7-08-12约3.2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能适应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工作、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 3、具有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依法行政能力。 4、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外文报刊、文献。 5、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 三、培养对象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对象主要为国家公务员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包括NGO、NPO部门在内)、企业、事业等单位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及公共管理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采取全日制统招脱产和非全日制在职培养相结合方式,实行以学分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全脱产学制2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决定学习年限,但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二年。 五、培养方式 公共管理硕士(MPA)以课程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及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六、专业方向 1、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 2、社会管理 3、城乡管理 4、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七、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 MPA学位必须修满37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7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方向选修课程4学分. 2、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方式 备 注 必 修 课 公 共 课 11125200001 英语 1 36 2 研究生院 考试 共 4 学分 11125200002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6 2 研究生院 考试 专业 课 程 11125200009 公共管理学 1 54 3 吴江 孙道进 考试 共17学分 11125200010 公共政策分析 1 54 3 杨君 陈跃 考试 11125200011 政治学 1 54 3 石雪 考试 11125200012 公共伦理 1 36 2 邹顺康 曾智洪 考试 11125200013 社会研究方法 1 36 2 马凤鸣 诸彦涵 考试 11125200014 公共经济学 2 36 2 张学敏 考试 11125200015 宪法与行政法 2 36 2 唐尧 考试 公共选修课程 11125200003 公共管理专题 2 54 3 欧书阳 考查 六 选 四 共 12 学 分 11125200004 地方政府管理 2 54 3 吴江 张焕英 考查 11125200005 社会学 2 54 3 兼职 考查 11125200006 非政府组织管理 2 54 3 王斌 考查 11125200007 领导科学 2 54 3 邹顺康 郭勇 王文余 考查 11125200008 管理心理学 2 54 3 冯维 考查 方向 选 修 课 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 11125200016 比较行政体制 3 36 2 张焕英 考查 四选二 , 共 4 学 分 11125200017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3 36 2 陈跃 考查 11125200018 现代战略管理 3 36 2 王作军 考查 11125200019 公共危机管理 3 36 2 高峰等 考查 社会管理 11125200020 社会问题分析与控制 3 36 2 马凤鸣 考查 11125200021 社会管理概论 3 36 2 王志章 考查 11125200022 教育经济学 3 36 2 张学敏 考查 11125200023 教育行政与管理 3 36 2 杨挺 考查 城乡统筹管理 11125200024 城市管理概论 3 36 2 兼职 考查 11125200025 城乡管理比较分析 3 36 2 兼职 考查 11125200026 城市规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