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ppt..ppt

发布:2016-12-21约1.34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 一、定义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简称新生儿冷伤,系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引起,其临床特征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寒冷 早产 感染 窒息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2.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皮肤表面积大 皮下脂肪少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棕色脂肪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三、临床表现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一般表现 “四不现象” 不吃,不哭,不动(反应差),体温不升。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小腿 大腿外侧 臀部 面颊 上肢 全身 三、临床表现 多器官功能损害 四、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 皮肤完整性受损 有感染的危险 营养失调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知识缺乏 五、治疗与护理 1.复温 (1)密切观察病情、监护生命体征、监护摄入或输入热量 和出入量 (2)复温方法 ① 温箱复温 五、治疗与护理 1.复温 (2)复温方法 ② 恒温水疗法 水温 39-40℃ ③ 远红外线抢救台 30℃-33℃ 每15-30min升高体温1℃ 四、治疗与护理 2.保证热量和液体均衡供给 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心衰、休克、DIC、肾功能衰竭、肺出血 4.控制感染 5.健康教育 早产儿 低体温 皮肤硬肿 散热 产热 腋下/颈部/肩胛/中心动脉/肾脏/肾上腺周围 部位 正常情况下不产热,腋-肛温差(TA-R )<0 寒冷时,棕色脂肪产热,腋-肛温差(TA-R )≥0 如腋-肛温差(TA-R )<0——棕色脂肪耗尽 饱和脂肪酸 脂肪凝固 低温 皮肤硬肿 体温调节障碍 物质代谢改变 窦房结抑制 呼吸改变 凝血障碍 肾脏血流减少 脑血流减少 脏器血流减少 肠道血流减少 低体温-hypothermia 3.寒冷损伤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低” 低体重 低胎龄 气温低 低摄入 低体温 三、临床表现 特点 对称性 由下向上发展 顺序 三、临床表现 皮肤硬肿 典型硬肿 冷 硬 肿 亮 三、临床表现 色暗红 压之凹陷 皮肤硬肿 20% 18% 14% 14% 8% 26% 硬肿面积 负值 0或正值 0 腋-肛温差 TA-R <30 <35 ≥35 肛温(℃) 衰竭/DIC/出血 >50% 重度 反应差、功能明显低下 25-50% 中度 无 <25% 轻度 器官功能改变 硬肿范围 程度 三、临床表现 低体温 重症可出现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关键 轻、中度 ( >30℃ , TA-R ≥0 ) 温箱温度:30—34℃ 复温时间:6-12h 重度 ( <30℃ , TA-R <0 ) 温箱温度:>肛温1-2℃ 但 <34℃, 每小时提高1℃ 复温的时间:12-24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