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通史复习+.pptx

发布:2025-01-06约2.49万字共1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01.必备知识清晰化;01.必备知识清晰化;;中外历史纲要

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魏国:220年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2)魏晋:律令儒家化,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分为州、郡、县三级制。

(4)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御史台为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在边疆推行郡县制,由以往的豪酋大姓担任郡守、县令;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5)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太宗划分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颁布《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提倡礼治;颁布《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唐政府与周边地方政权关系密切,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经济与社会生活】

(1)南朝:陶瓷业工具:匣钵。

(2)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3)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和坞堡的出现。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

(5)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文化交流与传播】

(1)西晋:国子监是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2)魏晋南北朝:儒、佛、道出现交融汇通的景象。

(3)两汉隋唐:海上丝绸之路。

(4)唐朝:基层教育主要为学塾、村学和蒙学;日本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出现雕版印刷。;主题一时代特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关键能力系统化

整合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统治、社会治理与民族交融;;整合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与文化发展;;;1.命题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2024·新课标卷,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废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解析:根据教材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描述:“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魏晋是士族特权阶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材还强调“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在“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中说,魏晋时“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题干呈现了汉魏、魏晋政权更迭通过“禅让”这一新的情境,对“禅让”实现的基本方式作了概括,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禅让”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判断。“权臣”实现“切实掌握军政权力”的过程以及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的事实,都表明A项不成立;“血缘世袭”是一个政权内部的君权继承方式,“禅让”建立的政权仍旧遵行,可知B项不成立;掌握军政权力而更迭政权,绝非“忠”的行为,曹操及司马懿分别是汉魏、魏晋更迭的奠基者,常被视作“奸臣”,可知D项不成立。;汉魏、魏晋的“禅让”模式反复出现,东晋南朝及北朝时期仍在上演,大多数高级官员的公开支持即公卿大臣“劝进”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禅让”过程中,一些反对的官员会受到清除,但官员主体则成为新政权的开国功臣,超越政权更迭世代把持官位,这成为士族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在“战乱频仍”时代长期维护家族利益的政治因素。故正确选项为C项。;2.命题点:魏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24·安徽卷,2)《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

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解析: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北和江苏两地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根据材料“立夷市于郡东”“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可知,当时的互市交易促进了民族交往,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内贸易的相关情况,并不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市镇的兴起,且市镇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能起到维护时局稳定的作用,排除B项;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D项。;3.命题点:北魏孝文帝修定律法

(2024·甘肃卷,3)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