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配套练习 第5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辽宋夏金元时期.docx

发布:2025-03-28约2.36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辽宋夏金元时期

高频考点1.北宋及辽夏金元时期的制度创新及民族交融的特点。2.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化及中外交往。3.宋元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嬗变及文化成就和中外文化交流。

主题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

主题阐释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创新发展,多民族政权由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微点概览

宋朝的政治统治与国家治理

1.政权更替:辽:916—1125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368年灭亡。

2.政治制度创新

(1)中央体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最高行政长官;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2)地方管理:派文臣做知州,增设通判,彼此制约;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地方行政区划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3)军事制度:设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枢密院与“三衙”分权,罢免宿将兵权。实行募兵政策;王安石变法时,被“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

(4)选官与管理: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5)监察制度: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台谏合一。

3.变法与改革

(1)庆历新政: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因触犯了官僚集团既得利益而失败。

(2)王安石变法: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调控经济、开源节流等手段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结果失败。

4.法律与教化

(1)法律: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编纂《宋刑统》《天圣令》。

(2)教化: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5.民族与对外关系

(1)民族关系: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2)对外关系:宋朝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6.国家与社会治理

(1)户籍制度: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2)社会救济: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

辽夏金元的政治统治

1.政权并立:916年,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建西夏;1115年,女真族建金,民族政权并立;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1279年元朝完成统一。

2.政治制度

(1)辽夏金

①学习汉族:少数民族政权大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②特色制度:辽朝设置分为南、北面官;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保持“猛安谋克制”。

(2)元朝

①修筑驿道,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②中央: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④选官制度: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1314年,恢复科举制。

⑤监察机构: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监察机构严密。

⑥法律: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3.民族关系

(1)民族政策:“行汉法”,又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四等人制”。

(2)民族交融: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3)边疆治理:对西藏有效管理。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4.对外关系

(1)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2)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通畅,马可·波罗写《马可·波罗行纪》。

5.户籍制度: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考向1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真题演练】

视角知识与能力——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微点拨

命题

立意

以宋仁宗废后为切入点,考查宋代政治制度运作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题

关键

理解题干反映的政治现象,迁移宋代政治制度分析判断

误区

排查

结合所学,从不符合题干主旨、史实错误角度排除错项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宋仁宗废后遭到御史和谏官的反对,最后御史和谏官受到了惩罚,并且皇帝对御史和谏官的职能进行了限制,不允许他们“相率请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即材料反映了宋代御史与谏官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