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docx
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雪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雪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将学习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描绘雪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想象,锻炼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并熟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掌握课文内容。
2.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雪景。
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学生独立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创意写作。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分段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通过举例说明,加深理解。
3.设置创意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个性化表达。同时,提供写作模板和范例,降低写作难度。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相关的雪景图片、动画视频,以及描绘雪景的图片卡片。
3.教学工具:准备彩色粉笔、白板或黑板,以便在课堂上展示雪景和进行绘画示范。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置阅读角,准备足够的座位,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展示雪景图片或播放雪景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雪景。
??-提问:同学们喜欢雪吗?你们知道雪有什么特点?
??-引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画画”、“雪地”、“脚印”等。
??-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雪地像一块白色的画布”,“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画’出各种图案”。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简单创作。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雪景图片,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老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分享阅读体验。
5.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
??-观察身边的雪景,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知识点梳理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以下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
1.字词学习:
-生字:画、地、小、家、画、画、脚、印、雪、花、飞、下、跑、看。
-新词:画家、脚印、雪地、画画、飞舞。
2.课文内容理解:
-理解课文主题:描述雪地里孩子们用脚印作画的欢乐场景。
-理解课文结构:通过孩子们在雪地上的活动,展现雪景的美丽和孩子们的快乐。
3.修辞手法:
-比喻:将雪地比喻成白色的画布,将孩子们的脚印比喻成画。
-拟人:将雪花飞舞、孩子们欢笑等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
4.朗读与表达: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根据语境运用合适的语气和语调。
5.观察与想象: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雪地的景象。
6.创意写作: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心中的雪景。
7.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角色情感。
-创意绘画: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心中的雪景。
8.课后延伸:
-阅读与雪相关的书籍或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观察生活中的雪景,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学。
七、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我尝试了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这样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投入,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跨学科融合:我尝试将美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通过绘画来加深对雪景的理解和记忆。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