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念珠菌病与生物被膜.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侵袭性念珠菌病与生物被膜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涛
念珠菌血症导管管理
• 念珠菌血症中,强烈推荐移除静脉导管。当无法移除静脉导
管,则优选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或一种棘白菌素类药物。
患者人群 治疗干预 SoR QoE
中心静脉导管可移除 移除留置导管(勿用导丝) A Ⅱr
棘白菌素类、脂质体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B Ⅱr
中心静脉导管无法移除
唑类、或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D Ⅱr
干预治疗旨在清除念珠菌血症并改善生存率。
r: 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或系统回顾
Cornely et al. Clin Microb Infect 2012; DOI: 10.1111/1469-0691.12039
导管相关感染
•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统计, ICU 内医
院获得性感染中约20% 为血流感染( BSI) ,其
中近87% 与中心静脉导管( CVC) 有关
• 血管内导管分离出的病原体中白色念珠菌占第
二位
• 生物膜是一种附着于活组织或无活力组织的表
面、由其自身产生的细胞外多聚基质(ECM)包
裹的有结构的菌细胞群体
• 真菌生物膜的存在对耐药性产生较大影响
世界临床药物, 2011年 , 第07期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年,第1卷,第五期
Vallés J, et al.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9, 23 : 557 -569
真菌生物被膜
• 生物被膜是指细(真)菌吸附于生物材料或机体腔道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
白、脂蛋白等,将自身包绕其中形成的膜样多细(真)菌复合体
• 生物膜不断释放脱落细(真)菌,形成新的感染灶,引起感染持续状态,导致细
(真)菌耐药、感染被彻底治愈机会减少、临床治疗失败
• 死而复生,生命不息
可逆性黏附、不可逆性黏附、微菌落形成、成熟生物膜、生物膜扩散
Characterization of Mucosal Candida albicans Biofilms. PLoS ONE. 2009, 4(11): e7967
Microbial Biofilms: from Ecology to Molecular Genetics.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2000, 64(4): 847–867
血管内侵袭性操作相关
真菌血症 • 导管感染方式:
• ( 1) 皮肤表面细菌、真菌在穿刺时或之
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
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2) 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
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