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 (期末复习资料).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
题型:
概念、填空、多选(5个)、判断、计算、问答
中文出中文答,可以带计算器
一、概念
1、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学家学习与应用了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了临床医学的实际,按照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测量和科学的评价等原则,通过患者个体和患者群体特征来讨论和总结某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后和防治的规律的学科。
2、病死率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内(一年)某病死亡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100%)
通常用于急性疾病,较少用于慢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应医疗和诊断水平
病死率=(某病的死亡率/某病发病率)*k
3、患病率(现患率)
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历所占比例。
(1)时点患病率(少于1个月)
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
(2)期间患病率(大于一个月)
期间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
k=100%or1000‰or100000/10万
反应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助于医疗设施、质量、经费的评估;有助于疾病潜在市场的预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4、横断面研究
常用的非试验性研究之一。又称现况调查。在某一时间内,在特定的研究对象中查出该人群中有病或无病的人,同时,了解他们暴露于可疑因素的情况。
如:年龄、性别、职业、吸烟习惯等。
又如:调查某时期住院病人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查出某抗生素的副作用等。
5、随机化
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观察组或对照组,使各种因素,包括混杂因素,均衡的分布在各组中。
(1)简单随机:抓阄、抽签、掷币等。正规简单随机法:随机数表。
(2)区组随机:按研究对象相同条件先分成相等的若干区组,再将每个区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使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数目相等。
(3)分层随机:依据某些临床特点、预后因素或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统计学称为层),后再将每层不同数量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观察组或对照组。
?(4)比例随机:某些情况两组观察对象可不均衡,?规定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分组。
6、盲法
临床试验中的三个基本角色,即受试对象、执行者和监督者中的一个、二个或三个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是何种干预措施,称谓盲法。可消除测量性偏倚。如: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等。分为单盲、双盲、三盲、联合盲法、非盲。
7、相对危险度
队列研究常用指标,适用于由因到果的研究。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密度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密度之比,又称率比(rate?ratio,RR)。或暴露组的累积发病率(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累积发病率(死亡率)之比,又称危险比(risk?ratio,RR)。
RR=〔a/(a+b)〕/〔c/(c+d)〕=?ID1/ID0=CI1/CI0
RR=1,无联系。RR>1,危险因素或有害因素。RR<l,保护因素或有益因素。
8、病例对照研究
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特征)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无特征)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果→因
病例组????暴露
??????????非暴露?????????暴露频率差异比较
??????????暴露
对照组
??????????非暴露
9、发病密度ID(死亡密度)
某人群中新病例(死亡)数与该人群中所有个体观察时间和之比。ID=I/ΣTi
10、偏倚
临床研究中人为的某种(些)因素导致的研究结果与真值情况的系统差异,称为偏倚。偏倚又称作系统误差或人为误差。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加以防止、控制和消除。分为选择性偏倚(selection?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阶段;测量偏倚(information?bias)-主要产生于实施阶段;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主要产生于设计、资料分析阶段。
11、信息性偏倚
在资料收集阶段,由于观察和测量方法不当,使各比较组所获得的信息产生误差为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measurement?bias)或观察偏倚(observation?bias)。
12、霍桑效应
在临床疗效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自己感兴趣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关照和仔细;而被关照的患者对研究人员极可能报以过分的热情,更多地向医生报告好的结果,实际上,治疗本身带来的效益没有那么多。控制的最好方法是严格实施盲法。
13、干扰
指试验组对象额外地接受了类似试验药物的某种有效干预措施,从而人为地夸大了疗效。若试验组对象接受了“干扰”药物,会造成疗效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