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大山人小学作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昌,八大山人小学作文
篇一:八大山人记
龙源期刊网 .cn
八大山人记
作者:陈世旭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11期
八大山人,一个王孙,一个和尚,一个疯子,一个画家,一个众说纷纭的人,一个难以确认的人,一个扑朔诡谲的传奇,一个挑战智力的难题。三百五十年来,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极模糊又极清晰、极卑微又极伟岸的身影。
高小之前,父亲每到假日就拉扯着我去寻访地方名胜,这里有过唐朝的滕王阁和绳金塔,那里有过清朝的府学和衙门……之类。我们家当时在南昌东湖,父亲最遗憾的是找不到此间在明代有过的一座将军府的哪怕最细微的一点痕迹。这遗憾并非因为对权贵的艳羡,而是因为对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神往。那位伟大艺术家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叫“八大山人”。他的上十辈祖先是安徽人,而我们家的祖上也在安徽。这让我对这个古怪的名字有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传说中,八大山人就出生在那座府第。好在,郊外有一座道院,有后人模仿他的字画的遗迹,父亲说,等我稍长大些,就带我去寻访。
行伍出身的父亲闲时主要做四件事:练国术,作古体诗,写毛笔字,牵着我的手四处转悠。我心里很崇拜他,没想到他心里也有崇拜的人。
八大山人最早就这样进入我的世界。我也就这样永远地记住了一个永远会被人记住的古怪的名字。
第一次走进那座道院,是在三十年之后。那时候,我刚刚走过下乡谋生的漫长道路,当初喜欢打拳作诗写字的父亲已是风烛残年,别说牵着我的手四处转悠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静卧。
我只能独自去寻找我崇拜的人崇拜的古老偶像。
青石板散落在泥土路上,花岗石桥横过长长的荷塘,远远就看见父亲说过的那座掩映在绿荫下的道院了。
白色高墙环抱着几进暗淡老屋,青砖灰瓦,门庭斑驳。郊游的红男绿女神色茫然。幽僻中但见鸟去鸟来,花落花开。
曾经的道院,已与道无关,更从来与八大山人无关。之所以发生以讹传讹的传说,也许是善意的寄托。而今这里展览着一些不知名画家的画作,其中包括几件八大山人书画的浮浅摹本。
篇二: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认知报告
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认知报告
八大山人纪念馆地处南昌市南郊十五华里的青云谱道院内,青云谱道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园林。园林之南部、西部面临宽阔的梅湖,泊岸曲折,水明如镜,独揽湖山田园之美。青云谱园内,苍木翠绿,掩映着殿宇云阁,丹桂碧池,环抱住凉亭月楼,逸静幽雅,宛若仙境。关帝、吕祖、许祖三官、斗姆、峤园等六座殿堂,中间以天地相融,东西接庑殿四座,中部鹤巢二间,抬梁式构架,悬山顶、青砖灰瓦的粉墙,精而不华,青而不饰,古朴典雅,风格独具。
——摘自 百度文库
八大山人纪念馆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方式表达。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
三间五间,惟有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
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
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尤其
是各种院落的灵活处理,以及空廊、洞门、空窗、
漏窗、透空屏风、桶扇等手法的应用,使园内各
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割,又达到
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例如留园古木交柯与石林小
院二处,内外空间穿插,景深不尽。
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
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
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
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
色彩。而且白墙既可作为衬托花木的背景,同时
花木随着日照位置和阳光强弱投影于白墙上,可
造成无数活动景面.
在八大山人纪念馆中,随处可见的便是路边
翠绿的树和成片或是独立的假山。然后通过流水
将这些独立的景物衔接在一起。从而更好的衬托
了园中的亭台楼
阁。
这里还采用了徽派建筑中马头墙。而建筑与建筑之
间通常用连廊来连接。
园中铺有多条的石子路,两边是茂盛的灌木丛和大树。现在的季节是春天,所以园中更显清翠。通过人工的修饰,颇有林中小道的意蕴。
园林之中不得不说的就是他特有的建筑:
特有的长廊和窗洞。内廷是假山和水池。又借景庭外的大树,俨然一副山水画。
园林极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这在另一方面体现了与自然的亲和。再是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而园中的桥也无相同。这也是中国园林更加贴近自然的原因之一。
篇三:南昌八大山人艺术考察报告
景观考察报告---八大山人
为期三个星期的艺术考察,对南昌的景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紫禁城、八大山人、象湖公园、滕王阁、厚田沙漠、791艺术中心等。通过老师的介绍,八大山人是最值得考察的景观,由于我是学景观方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