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2015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题库.doc

发布:2017-05-14约5.08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2、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提问: (1)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2)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3)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①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③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板书:145×12=1740 1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4)和45×1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3、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发散 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322×24 145×27 679×13 286×35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八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 7= 608×5= 908× 4= 400×50= 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708×6= 790×8= 54×278=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2 怎样计算160×30=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总结: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160×30=4800 1 6 0 1 6 0 × 3 0 × 3 0 0 0 0 4 8 0 0 4 8 0 4 8 0 0 2、独立计算106×30= 学生反馈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 0 6 × 3 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106×30=3180 1 0 6 × 3 0 3 1 8 0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