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发布:2025-01-02约1.7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诗经·卫风·氓》

妇女觉醒的先驱

兴夜寐

靡有期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吐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有人认为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

全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采

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

《诗经》在句式上以四

言诗为主,章法重叠,回

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

氓;

第一章;

子无良媒

《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

结婚要合礼——有媒

三书六礼

三书: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聘婚是周代的合法婚姻,聘婚制是周代的合法婚姻形态,聘婚礼是周代婚礼的集中反映。

聘婚礼的第一个步骤是纳采。即男家遣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男

家备礼至女家求婚。第二个步骤是问名,即男家派媒人问女子之名。以龟卜其吉凶。第三个步骤是纳吉,这是男家卜得吉兆,备礼(礼物一般为大雁)告知女家。至此,婚姻始定。第四个步骤是纳征,这是男家在纳吉之后,送聘礼于女家以成婚礼。第五个步骤是请期,即男家卜得迎娶吉日,告于女家,征得同意。最后一步则是亲迎,指到了婚期,新郎亲至女家迎娶新妇完成婚礼。;

三书六礼

三书是结婚过过程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代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聘书:即定亲之文书。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礼物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给女方的文书;

第二章;

一、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各自是什么形象?;

第三章;

第四章;

喻体本体

桑—→女子

其叶沃若—→女子的青春年华

其黄而陨—→女子年老色衰

由“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联想到“女??耽兮,不可说也”;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比喻男子的钟情

③比喻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第五章;

四五两章写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第六章;

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第六章她作出了选择,

什么样的选择?;

1.《氓》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热情、温柔、纯真。

—→刚烈,认识清醒

心情急切、热烈

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

4.探究女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1.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反应了她怎样的心理?

2.诗中多次提到“淇水”有何作用?;

1.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反应了她怎样的心理?;

2.诗中多次提到“淇水”有何作用?检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第一处穿越淇水时,正是卫女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离别时十八相送,难舍难分。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

第二处看到淇水,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此时的女子感慨万干,内心情绪如同这淇水一样汹涌澎湃;

第三处,卫女看清男子面目,此时的淇水尽管无边无际,但卫女却感到波澜不惊,因为卫女已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心静如水。;

2.诗中多次提到“淇水”有何作用?

(1)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表达感情;

(2)见证了女子从热恋到婚变再到决裂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女子内心的成长;

(3)彰显了诗歌的脉络,既是事件的发展线,也是感情的变化线。

淇水作用:表情——见证——线索;

诗歌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

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