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下 1.7 《种子的传播》核心素养教学设计.pdf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
课题名种子的传播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
同。
2.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关,包括动物
传播、水传播、风传播和弹性传播等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核心素养1.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
教学目标2.能通过制作种子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后代与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保护环境的意
识。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教学难点能依据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种子的传播的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师准备:蒲公英果实、苍耳果实、五角枫果实、葡萄果实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毛巾、活动手册等。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谈话: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
教学过程种子萌发长出新的植物。
教师提问:植物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猜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吧!
【设计意图】
本课是种子变化的最后一个环节,即种子的传播。导入环节开门见山,
直接告诉学生一个科学事实,即果实成熟后会将种子传播出去,使更
多的种子有机会发育成新的植物,从而将话题聚焦到植物种子的传播
方式。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凤仙花种子的传播方式
1.教师谈话:收集一些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用手轻轻捏它的果皮,
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根据要求捏一捏凤仙花的果实,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我们会发现凤仙花果实会爆裂,种子会弹出来。
2.师生共同观看科普视频《凤仙花的传播方式》。
3.教师小结:凤仙花种子是通过弹力传播出去的。那你还知道哪些靠
弹力传播种子的植物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教师补充举例:酢浆草、喷瓜、豌豆等。
4.教师追问:观察这类植物的种子,想一想凭借自身力量进行弹力传
播的种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观察结果尝试总结。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细小、很轻、像圆球。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凤仙花果实爆裂现象,直观感受其
种子的弹力传播方式。结合科普视频深化理解,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经验,拓展认识其他弹力传播种子的植物,并思考这类种子共有的特
点,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探究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
1.教师谈话:观察苍耳的果实和种子,描述苍耳果实的外部特征。
学生观察实物,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苍耳外形很坚硬,卵形,有钩刺。
2.教师谈话:现在就请你根据苍耳的外形结构推测一下苍耳的种子是
怎么被传播出去的吧!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教师指导学生用毛巾模拟动物的皮肤,看看苍耳能否勾在毛巾上。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后,小组完成动手探究。
教师小结:我们会发现苍耳种子是靠粘附在动物皮肤上传播。
3.教师追问:靠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有哪些?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教师补充举例:鬼针草、蒺(jí)藜、窃衣等。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直接观察苍耳果实与种子的实物,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外
部特征,进而激发探究兴趣,推测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结合动手实
验,模拟动物皮肤粘附苍耳的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苍耳种子的传播
机制,并拓展至其他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增强科学认知的广度与深
度。
(三)探究更多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教师谈话:观察蒲公英的果实,描述蒲公英果实的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