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说课稿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做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李世维主编的《机械基础》。《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较多、知识繁杂琐碎,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选自第六章第二节《平面连杆机构》中的铰链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更是学生接近实践的纽带。学好本课不但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机构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动手制作机构,并进行测量、记录、对比、验证等实践活动,增加了拓展练习,强调学习的实践性,着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团队中的协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的机构设计与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指定了学习重点:
曲柄存在的条件及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
依据:只有学会判别有无曲柄的存在,才能得到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指定了学习难点:曲柄存在的条件。对于次难点采用实践操作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突破。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对象为职业高中机械专业学生,专业能力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生将来要跨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所以他们需要具有①分析机械功能及使用的能力②自主学习及创新发展的能力认知能力分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只凭借直觉上的喜恶,所以这样的认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分析: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底子薄,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但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有一定的好奇心。知识储备分析:通过对上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运动特点,为本课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方法的分析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学生的学情,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本节课主要选择了创设情境法与任务驱动法进行启发引导,实验法与问题引导法相结合等教学手段,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并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学情分析和上述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观察思考、自主学习法、团队协作发及动手实践等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整堂课的核心和灵魂,本课的设计主要着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为“创设情境新课导入、以实证理理实一体、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巩固拓展”四个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演示脚踏式缝纫机、汽车车门启闭机构的运动。提出问题:除了能够采用这种动画演示的方式判断这两种机构属于哪一种铰链四杆机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进行判断这时,就引入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过度到到新课的探究环节。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探究过程
探究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方法: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了两个步骤。
一、实践操作。
二、理论推导。
首先引导提示学生比较自己手中的铰链四杆机构,指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各杆的长度,比较以不同的杆为机架时,有没有曲柄存在,边动手,边填表,然后对比,展示。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得到结论,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取决于杆长条件和选取机架的位置。
然后为了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再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并利用动画演示,使推导过程更直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