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doc

发布:2017-08-28约3.4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概念界说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三个涵义 : 1.原型:教学模式的源泉存在于教学实践经验之中。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支撑下,对教学实践方式高度提炼而概括化的抽象。教学模式一经形成,其基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教学模式不是凝固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公式,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更新的动态系统。 2.模型:自然科学把要素的相互关系规律称为模型,社会科学则称为模式。即结构化的表达方式,简约化的表达方式,涉及到目标、策略、方法、评价的有机整合;是对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系统概括。在空间上体现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在时间上体现操作的过程顺序。 3.范型:任何教学模式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教学模式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二是简约性,它形象、具体、容易比较、容易认识、容易掌握。三是优越性,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典型的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既规范,又开放,是一个动态的、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转换(形成若干变式)的、具有智慧含量的范型。四是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是模仿、学习教学的桥梁,具有迁移价值。 (二)特点 (1)直观性。模式可以通过图像或象征性的符号来反映它的基本特性,从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 论要具体一些的框架。 (2)完整性。模式总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一种教学的结构,而不是零敲碎打式的几个步骤或几条做法。阅读教 学具有整体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多种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情感感受点等同时包含在一篇一篇的课文之中 。因此构建的模式一定也要体现完整性。 (3)操作性。模式要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便于让人模仿、学习、传播。 (4)稳定性。模式不是从个别的、偶然的教学现象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 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基础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三、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和结构要素 阅读教学基本结构设计: 初读感知,发现目标→精读领悟,尝试目标→深读积累,解决目标→活读拓展,运用目标。 主要结构要素: 1.教学思想或理论。 2.阅读教学目标。 3.阅读教学条件。 4.阅读教学方法。 四、构建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常用方法及途径。 1.从教育理论中去研究构建。如:反映式阅读教学模式。 2.从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 如“四步八问多读教学模式” : “四步” 即整体感知,统摄全文―分步探究,研读全文―整体领悟,领会全文―消化运用,读写结合。 “八问”,即一问文章写什么?二问文章为什么写?三问文章怎样写?四问文章写得怎么样?五问你的疑问是什么?六问你悟出了什么?七问文章记什么?八问你怎样学着写? 3.兼并组合,即吸收两种以上阅读教学模式的某些思想、策略、结构方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模式。 4.借鉴、移植,为我所用。 五、介绍几种阅读教学模式 (一)“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 可以概括为:试读→评议→练读→感情读。 “评读理解,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教学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基础、前提) 评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 (关键、重点) 感情朗读,整体回顾,体会目的。(检验、升华) 特点:1.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2.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 1.交代目标。 2.学生自学。 3.交流讨论。 4.启发点拨。 5.板书总结。 6.读写练习。 (三)“情境”教学模式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 (1)形真(2)情切(3)意远(4)理蕴 2.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1)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手段 以生活展现情境; 以实物演示情境; 以图画再现情境; 以音乐渲染情境; 以表演体会情境; 以语言描绘情境。 (2)如何设计情境 从教材出发;运用直观的手段,情境的强度逐步加深;教师的语言描绘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并且使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情境中始终注意教材语言文字的落实,即对教材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运用于阅读教学。 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 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4.情景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