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建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版)03第三章 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ppt

发布:2017-04-02约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三章 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本章要点 本章在已有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发展。重点突出对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与克鲁格曼等人的新贸易理论的分析,借此揭示当代对外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对我国实践的指导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一、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考察 瑞典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由贸易使要素收益平均化的趋势”。——《实力的作用》 俄林(Bertil Ohlin)探讨了生产要素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形成了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H-O模式)。——《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要素禀赋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一)H-O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赫克歇尔赫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由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别引起,从而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2. 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的过程消除了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商品价格差异,进而消除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 3. 国际贸易的收益增长效应 国际贸易——生产专业化—(市场扩大)—规模经济—收益递增。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二、H-O理论的方法论 H-O模型取消劳动价值论分析,以多种生产要素的禀赋、替代、组合及均衡价格进行分析。 方法上的意义:将对外贸易考察由宏观引向微观。 严重后果: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逐渐脱离生产领域,陷入完全流通过程的考察。 政策上的结果:产生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导向效应”。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其它定理) 三、斯道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征收关税后,一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于其它要素以及任何商品的价格而言,呈现上升趋势。”——《保护和实际工资》 斯-萨定理证明: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会因为关税或类似因素的消除而使一国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四、雷布钦斯基定理(Rybczinski Theorem) 若一国由于各种原因使特定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则该国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数量及出口量会由此而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与“谜”的延续 里昂惕夫计算了1947年美国生产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直接与美国进口商品竞争的商品各自所需的资本与劳动要素数量。 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竞争型部门每个人所运用的资本比出口部门每个工人多出30%,因此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的。——“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已有解释 (一)里昂惕夫的解释:人力资本论; (二)自然资源特殊依赖论; (三)要素密集倒转; (四)技术差距论; (五)偏好相似原理; (六)关税与汇率影响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三、“里昂惕夫之谜”的新解 (一)传统生产要素“活性”的增强。 (二)技术、信息要素的形成和传统三要素“活性”的第二轮加强。 (三)组织、制度要素创新与传统三要素及技术、信息新要素“活性”的持续增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新贸易/新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贸易新理论,它是基于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D-S Model)框架分析要素变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与要素报酬递增等国际贸易现象的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一)贸易条件不变条件下,购买力向本国转移,会导致本国对出口商品需求的少量上升,而造成本国出口贸易额的大量减少。 (二)进口竞争部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增加,对一国总是有利的。 (三)技术要素增长意味着一国同量生产要素的投入,可相应得到更高的产值,贸易伙伴国会从出口部门中的技术进步获益。 (四)资本要素的民间转移对输入国是稀缺要素,至少对一方肯定有利。 一、关于要素变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五)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a、增减对总要素秉赋的作用 b、移民汇款 (六)关税的作用 对于处在中间状态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关税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中间投入品的贸易数量及其替代系数的大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二、关于规模经济 (一)市场结构 a、可竞争的市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