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案.doc

发布:2018-12-05约1.69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格式整理版 PAGE 范文范例 学习指导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1) 班 级 2013级各班 周 次 时 间 2014.03 节 次 授课课目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近代中国国情,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概况和总结,牢记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根据对中国近代国情的学习和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独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与组织 教学内容: 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它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在分析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和概括。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教学环节设计与时间分配 课程导入:由问题“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导入新课(5分钟 ) 课程内容讲解:(65分钟) 视频播放:中国工农红军(20分钟) 本节课小结(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授法 讲解法 讨论辨析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小结: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教学反思: 作业 1.概括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 word格式整理版 PAGE 范文范例 学习指导 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师主讲内容 学生活动任务 教学导入 (5分钟)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40分钟)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5分钟) 教学小结(5分钟) 布置作业(5分钟) 视频播放(20分钟) 参考书目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1948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给与了这样的回答,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饭吃;第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骚动和不安”。请问这样的分析是否正确? 显然美国国务院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中的回答是错误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哪里有剥削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中国人身上所受到的压迫,才激起中国近代的反抗和革命。那么中国人受到了哪些压迫?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抗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这场革命的有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在近代中国曾经发生了许多革命,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革命?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列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革命是由于客观上发生了危机,革命的发生往往是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充满了十分尖锐的矛盾,且矛盾无可化解,犹如蕴藏巨大能量已久的火山,一旦爆发,其势锐不可挡。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归根到底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经济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基本的经济形态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最终没有能生长、发展为资本主义大树,反而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化,毛泽东说,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