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55.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 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2)可能性(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与条件)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丰富和完善了革命道路的理论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中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 ★中国革命的敌人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时期统治薄弱的环节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根本原因) 政治不平衡:国内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状态 经济不平衡: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客观原因)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客观原因)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主观条件) (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涵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中国的革命道路,没有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攻打冬宫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邓小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并且已经孕育着资本 主义的萌芽,帝国主义的一步步侵入,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总之,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形成了共同统治中国的格局,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近代 中国 基本 国情 帝国主义与中 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 民大众的矛盾 求得民族独立 与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 反帝 反封建 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从1914年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出现新的变化。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义革命 3、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决定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也是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对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