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与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DN导致ESRD速度高于糖尿病本身增长速度! 1980-2000 DN发展至ESRD者 替代治疗成功率低 长期生存率低 生活质量低 致残率高 医疗费用高 肾脏肥大与早期糖尿病肾病 20世纪初期 Rayer首先发现并描述糖尿病时肾脏肥大 1973年 Mogensen等明确提出肾小球肥大和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早期特征性肾脏改变 1976年 Seyer-Hansen 发现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早期有肾小管细胞肥大,并与后期小管细胞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有关 1988年 Schmitz A等发现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肾脏损害无本质差异,早期均有肾脏肥大 肾脏肥大与早期糖尿病肾病 1998年,Baumgartl HJ等通过对1型DM 8年随访证实:肾脏肥大是糖尿病最早期的器官改变,并证实肾脏肥大是预示后期肾功能减退的一个形态学指标 肾脏肥大的形态学特征 肾脏体积增大 肾小球体积增大(占10%) 肾小管细胞肥大(占90%) 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 糖尿病肾病与肾局部RAS状态 肾组织中AngⅡ水平大约较循环中高3-5倍 肾间质中的ACE活力或Ang Ⅱ水平则可较血中高达60-80倍,有的报告甚至达800-1000倍 极高浓度的Ang Ⅱ在间质中由局部产生,并在肾脏局部功能调节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糖尿病时又有众多机制使肾脏局部RAS特别兴奋,进而在DN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糖尿病肾病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降低蛋白尿,降低ESRD发生率 IRMA2:安博维300mg显著降低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 24+1:安博维300mg更持久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安博维300mg显著降低患者UAER(高血压组) 总 结(一) 糖尿病肾病是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并发症 肾脏肥大及GBM增厚是糖尿病早期肾脏特征性改变,微量白蛋白尿是DN最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预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和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蛋白尿形成和肾脏预后有重要影响 总 结(二) 肾脏局部RAS激活与DN进展有密切关系 早期阻断肾内RAS可以抑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肾脏损害,减少ESRD的发生 ARB已经循证医学证明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其中安博维300mg对早期晚期糖尿病肾病均有明确证据,是SFDA批准治疗该疾病的唯一抗高血压药物 安博维300mg对显著降低血压和微量白蛋白尿 随访1年 DN 802 NDN 855 使用安博维300mg作为基础治疗 De Alvaro F, et al. Kidney Int 2005; 93:s29-34 Placebo n=118 Irb 300mg n=123 * P0.05 vs placebo * * * 安博维300mg同样可有效降低正常血压组患者的UAER水平(非高血压组) * P0.05 vs placebo Placebo n=48 Irb 300mg n=39 * * * 尽管各种诊疗手段不断涌现,在过去几十年里ESRD的发生率仍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发生率增高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DN已经成为导致ESRD的第一位原因。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为0.67%,1995年为3.21%。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就从<3%的低患病率国家,迅速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3%~10%)国家的行列。估计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达2000万以上,糖耐量低减病人不低于3000万。由此可以看出,过去3020多年中,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生率增加了2倍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达5000万。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和严重的并发症,中华糖尿病学会对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各种肾脏损害的比例达到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 迄今DN仍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慢性病,一旦形成ESRD,与其他原因引起的ESRD比较,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和更低的治疗成功率及生活质量,医疗费用也显著增高。 现在讲讲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 20多年前,Mogensen将糖尿病肾病按其病理生理变化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过去1-3期改变的临床意义一直未能受到临床的重视。最近几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其治疗学价值已经得到共识。但1-2期的治疗学意义仍未引起重视。我们将特别关注有关糖尿病肾脏肥大研究的进展。 DN肾病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特征性改变是肾小球、肾小管细胞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继之细胞外基质形成增多,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 DN进展的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都促进蛋白尿形成和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