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静力学(北京科大、东北大学版)第4版第五章习题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5-1 重为W=100N,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f=0.3,(a)问当水平力?P=1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b)当P=3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c)当P=5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
5-2 判断下列图?中两物体能?否平衡?并问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
(a)物体重W=1000N?,拉力P=200N,f=0.3;
(b)物体重W=200N,拉力P=500N,f=0.3。
5-3 重为W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角?为ρ,且α>ρ。如在物体上?作用一力Q?,此力与斜面?平行。试求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Qde? 最大值和最?小值。
5-4 在轴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m=-1000N?.m,有一半径为?r=25cm的?制动轮装在?轴上,制动轮与制?动块间的摩?擦因数f=0.25。试问制动时?,制动块对制?动轮的压力?N至少应为?多大?
5-5 两物块A和?B重叠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上面的物?块A的顶上?作用一斜向?的力P。已知:A重100?0N,B重200?0N,A与B之间?的摩擦因数?f1=0.5,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f2=0.2。问当P=600N时?,是物块A相?对物块B运?动呢?还是A、B物块一起?相对地面C?运动?
5-6 一夹板锤重?500N,靠两滚轮与?锤杆间的摩?擦力提起。已知摩擦因?数f=0.4,试问当锤匀?速上升时,每边应加正?应力(或法向反力?)为若干?
5-7 尖劈顶重装?置如图所示?,重块与尖劈?间的摩擦因?数f(其他有滚珠?处表示光滑?)。求:
(1)顶住重物所?需Q之值(P、α已知);
(2)使重物不向?上滑动所需?Q。
注:在地质上按?板块理论,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斜插下去,在计算太平?洋板块所需?的力时,可取图示模?型。解:取整体 ∑Fy=0 FNA-P=0
∴FNA=P
当F<Q1时 锲块A向右?运动,图(b)力三角形如?图(d)
当F>Q2时 锲块A向左?运动,图(c)力三角形如?图(e)
5-8 图示为轧机?的两个压辊?,其直径均为?d=50cm,两棍间的间?隙a=0.5cm,两轧辊转动?方向相反,如图上箭头?所示。已知烧红的?钢板与轧辊?之间的摩擦?因数为f=0.1,轧制时靠摩?擦力将钢板?带入轧辊。试问能轧制?钢板的最大?厚度b是多?少?
提示:作用在钢板?A、B处的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必须?水平向右,才能使钢板?进入轧辊。
5-9 一凸轮机构?,在凸轮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m,推杆CD的?C点作用一?力Q,设推杆与固?定滑道之间?的摩擦因数?f及a和d?的尺寸均为?已知,试求在图示?位置时,欲使推杆不?被卡住,滑道长b的?尺寸应为若?干?(设凸轮与推?杆之间是光?滑的。)
5-10 摇臂钻床的?衬套能在位?于离轴心b?=22.5cm远的?垂直力P的?作用下,沿着垂直轴?滑动,设滑动摩擦?因数f=0.1。试求能保证?滑动的衬套?高度h。
5-11 一起重用的?夹具由AB?C和DEF?两相同弯杆?组成,并由杆BE?连接,B和E都是?铰链,尺寸如图所?示,单位为mm?,此夹具依靠?摩擦力提起?重物。试问要提起?重物,摩擦因数f?应为多大?
5-12 砖夹的宽度?为250m?m,曲杆AGB?和GCED?在G点铰接?,砖重为Q,提砖的合力?P作用在砖?夹的对称中?心线上,尺寸如图所?示,单位mm。如砖夹与砖?之间的摩擦?因数f=0.5,试问b应为?多大才能把?砖夹起?(b为G点到?砖块上所受?压力合力的?距离)
5-13 机床上为了?迅速装卸工?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偏心?夹具。已知偏心轮?直径为D,偏心轮与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f,今欲使偏心?轮手柄上的?外力去掉后?,偏心轮不会?自动脱开,试问偏心距?e应为多少??在临界状态?时,O点在水平?线AB上。
5-14 辊式破碎机?,轧辊直径D?=500mm?,以同一角速?度相对转动?,如摩擦因数?f=0.3,求能轧入的?圆形物料的?最大直径d?。
5-15 矿井罐笼的?安全装置可?简化为如图?b所示。设AC=BC=l,AB=L,闸块A、B与罐道间?的摩擦因数?为f=0.5。问机构的尺?寸比例l/L应为多少?方能确保制?动?
5-16 有一绞车,它的鼓动轮?半径r=15cm,制动轮半径?R=25cm,重物Q=1000N?,a=100cm?,b=40cm,c=50cm,制动轮与制?动块间的摩?擦因数f=0.6。试求当绞车?掉着重物时?,要刹住车使?重物不致落?下,加在杆上的?力P至少应?为多大?
5-17 梯子AB重?为P=200N,靠在光滑墙?上,梯子长为l?,已知梯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0?.25,今有一重6?50N的人?沿梯子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