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工基础第二版周绍敏《叠加定理》.ppt

发布:2019-01-17约4.0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目 标 确 立 三 、教 材 处 理 四 、教 学 资 源 整 合 五 、教 学 设 计 七 、教 学 反 思 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 教师如何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 。 在导入部分放置疑问,引出定理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实验和理论的双重探究,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 注重例题选择的典型性,最好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参与。 心得 困惑 改进 主编:周绍敏 版本:2006年第二版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3 叠加定理 三 、教材处理 四 、资源整合 六 、 教学实施 五 、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 一 、目标确立 七 、 教学反思 教 案 提 纲 知识 目标 掌握叠加定理的具体内容。 掌握叠加定理的解题方法。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计算复杂电路的能力。 通过探究从而引出叠加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 目标 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与同学互相协作、友好相处。 善于应用叠加和分解的思维方法,即把复杂变为简单, 把多元变为单元,以此为桥梁,最终了解复杂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难点 (1) 叠加定理的说明; (2)应用叠加原理求代数和时各电流的正负取值。 重点 (1) 叠加定理的内容; (2) 运用叠加定理求解复杂直流电路的五大步骤。 二 、学 情 分 析 当前 学习能力 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学习的学习兴趣还是不高。 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基尔霍夫定律和支路电流法,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复杂直流电路的求解方法。 原有 知识基础 当前 学习能力 需要 改进的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第三章 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节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 支路电流法 第三节 叠加定理 第四节 戴维宁定理 第五节 两种电源模型 的等效变换 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 是分析和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支路电流或电压的一种重要方法。 有利于帮助学生简洁快速的求出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 1 1 复习提问,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2 提出任务。设置三个任务。在任务中穿插如下环节。 3 提出设想,实验验证,对比计算,得出定理内容。 4 演示例题,总结解题步骤。 5 课堂练习,巩固定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决定实施以“任务”为线索,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 实验 资源 理论 资源 媒体资源 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利用教学视频和音频展示叠加原理的内容。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单纯的教师讲授,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理论源自于书本,以及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自主探究法 情境教学法 启发引导法 分 析 法 巩固反馈 合作学习法 实验探究法 解题归纳 实验验证 创情激趣 任务驱动法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新课任务(37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出设想(1分钟) 任务一:实验验证,对比计算,总结定理(12’) 任务二:演示例题,总结解题步骤(15’) 任务三:课堂练习,巩固定理(10’) 复习提问(3分钟) 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课堂总结(1分钟) 整理与归纳,系统掌握知识。 作业布置(1分钟) 进一步巩固叠加定理的解题步骤。 六、教 学 实 施 过 程 提出设想 实验验证 解题示范 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 问题1:简单直流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分压公式和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问题2:应用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问题1、2的提出,让学生总结之前学过的内容,达到复习的目的,并为本堂课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 在导入部分提出设想,放置疑问,引出叠加定理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尔霍夫定律和支路电流法及回路电流法,这些方法都可以求解复杂的直流电路。但是我们看到,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如果题目中电源数量不多,但是支路数和回路数较多的话,我们还有没有其他较为简便的方法来求解呢? 提出设想:如果我们能把复杂直流电路拆分成多个单独电源作用的简单直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